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1 / 2)





  “我肯定习惯不了,也自然不了。”文竹哈哈说道,怕苏凤章真的要拉着他锻炼,连忙拽着他去拜见文先生。

  “哎,等等……”苏凤章被他拉着往外走,还未说话就撞上了一个人。

  “啊!对不住对不住,这位兄台你没事吧?”文竹也是急忙道歉。

  被他们撞了个踉跄的人还未说话,他身后的小厮就皱眉骂道:“你们怎么回事儿,走路没长眼睛吗?”

  “小乙,慎言。”倒是那主人制止了小厮,又拱手说道,“方某无碍,我这小厮护主心切,口出恶言,我帮他倒一个不是,还请二位兄台不要在意。”

  “少爷,明明是他们不对……”小乙不情不愿的喊道。

  苏凤章见他讲理,也笑着说道:“原本确实是我们不对,若是走路当心些也不会撞到人。”

  文竹也说:“是我不好,忘记这是在船上了。”

  这方公子笑了一下,他看起来比他们略大两岁,身形消瘦单薄,眉宇之间带着一股子郁气,说话做事却颇为从容:“那咱们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不对,应该叫不撞不相识。”文竹哈哈笑道,“方公子,在下文竹,这位是我好友苏凤章,咱们同路就是有缘,到时候坐下来好好喝茶聊聊天。”

  “原来是文公子,苏公子,在下方钰。”方钰也笑着介绍道。

  苏凤章见他也是文人打扮,便问道:“方公子,我正要去参加此次府试,文竹是去参加八月份的院试,方公子也是考生吗?”

  一艘船上人不少,苏凤章瞧见了好几张熟面孔,都是去参加科考的。

  结果听了这话,方钰脸上闪过一丝沉郁,只是摇头说道:“我与妹妹正巧要去青州投亲。”

  正巧这时候后头的船舱里头传来一个声音:“哥哥,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这声音清脆,听着像是未成年的小姑娘,大约就是他口中的妹妹。

  “无事。”方钰转头喊了一声,又道,“苏公子,文公子,先告辞了,一路上时间还长,咱们有空再聊。”

  等他走了,文竹才压低声音说道:“这方公子看着仪表堂堂温文尔雅,我还以为是读书人,没想到居然不是。”

  “读书人肯定是读书人,只是没参加此次府试罢了。”苏凤章说道,这种文气是诗书堆砌出来的,胸无点墨的人绝不可能假装。

  文竹却道:“只要是读书人,哪有不想博得功名的,难道是连县试都没过的?哎,我好像也没见过他。”

  “湖山县那么多读书人,你总不会都见过吧。”

  “大部分我都见过,有才学的肯定知道。”

  “也有一种可能,这位方公子早就考中举人了,跟咱们不是同一个水平。”

  文竹摇头:“不可能,他这么年轻就考中举人的话,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再说了,举人哪有这般落魄的,你看我爹就知道了。”

  文先生算是不会钻营的举人了,但他自己开了私塾也活得滋润的很,穷秀才富举人如此。

  苏凤章拍了拍他的肩头,无奈说道:“好啦,只是萍水相逢,咱们嘀咕人家做什么。”

  文竹一想也是,也就是他交友广泛,发现个生面孔的读书人才觉得奇怪。

  另一头,方钰走进船舱里,就迎上了妹妹关心中带着几分担忧的目光。

  这位小姑娘看着比方钰还小三四岁的样子,正是豆蔻年华,娉娉袅袅颇有几分绝色。

  他露出一个笑容来,安抚道:“只是不小心撞上了两个人,是去青州应试的读书人。”

  小乙已经咋咋呼呼的开口了:“还是读书人呢,一点也不稳重,差点没把少爷撞倒了。”

  方钰皱了皱眉头,无奈说道:“小乙,哪有这般夸张,再说两位公子也道歉了。”

  小乙还在嘀咕:“要是撞坏的话他们赔得起吗?”

  “小乙,不如你去看看行李收拾好了没有。”却是方妹妹开口说道。

  “好的,小姐。”虽然是方钰的小厮,但这小乙对方妹妹的话却言听计从。

  等他走了,方钰才问道:“琳琅,你可有话同我说?”

  “不用担心船上的人,都是去青州参加府试的学子,祖宗三代都是有青青白白的。”

  方琳琅叹了口气,看着自己的亲哥哥:“哥哥,我不是担心这个。”

  “我是想问问你到底要怎么安置小乙。”

  方钰愣了一下,皱眉反问:“小乙怎么了?”

  方琳琅见他还不明白,直接把话说穿了:“哥哥,小乙陪同我们多年,我自然也知道他忠心耿耿,但他的脾气你也知道,此去青州福祸不知,我们尚且自身难保,更何况是他。”

  “可是,可是他是我的小厮啊。”方钰说道,“当年我们躲到湖山县来,其余人都跑了,只有他年纪小小,却愿意陪我们吃苦。”

  “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为他打算。”方琳琅说道,“他若跟着我们,是你能护着他,还是我能护着他?他这般的脾气,早晚都要出事的,还不如多给他一些银钱,让他在湖山县做个小买卖,反倒是能娶妻生子,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方钰不敢去看妹妹的眼睛,最后只是犹豫说了一句:“你让我再想想。”

  第42章 水贼(上)

  大船走了半日,豁然开朗,原本狭窄的河道一下子拓宽起来。

  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碧江,江面能有三四十米宽,水流并不见湍急,因为行船增多,湍湍流水略显得浑浊,却酝酿着更多的生机。

  这条就是贯穿整个青州府,在大周朝也鼎鼎有名的青江,青州府名字由此而来,湖山县、月溪村的富裕,大半也依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