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这一点从苏家人的排行就能看得出来,各家排各家的,并没有合拢在一起,甚至到了苏凤章这一辈,虽然大部分人还是用章字作为辈分,但也有人已经不随排行了。

  但在苏凤章表现出读书的才华之后,这种情况似乎有所改变。

  他脸上维持着和煦的笑容,即使是拒绝的话,听到旁人的耳中也成了客气。

  等他走进了自家家门,被拒绝的人还笑道:“这苏家二郎果然是个好的,他可是县试头名,头名啊,到时候肯定就能考中秀才,但人还跟以前似的好说话。”

  “是啊,也愿意喊我们一声叔叔伯伯,不像村里头那几个小子,没读几日书,鼻孔都要朝天了,就那样能读出什么东西来。”

  “提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以前苏典吏来,哎,他也是个好的,若是他能多活几年的话,咱们村说不准……造化弄人啊,以前老苏是村里头唯一一个能读书的,现在他儿子也出息了,你们说这苏家的祖坟是不是选的特别好?”

  话题朝着不知名的方向偏了过去,偏偏还有不少人觉得是这样,甚至往后的几年村里头有老人过世了,都想着能埋在苏家祖坟那一块。

  村里人的眼睛雪亮,那些读了书就看不起村里人,甚至连家人都看不起的,将来就算有出息又有什么用,肯定不会看顾他们村啊。

  苏凤章就不同了,虽说苏赵氏不常出门,但他本人跟村里头的关系十分好,这些年还在教导孩子们启蒙,这样的人若是能出息,对他们月溪村也是大大有利。

  苏凤章走进家门,正巧跟一个穿红带绿的女人碰了个对面,那人看着三十出头,看见他就是满脸笑容,就像黄鼠狼见着了肥鸡似的。

  “这不是咱们的秀才老爷吗,看着果然是一表人才,瞧瞧这身板,这长相,这才华,用你们读书人的话怎么说来着,对,温润如玉,就跟上好的玉石似的……”

  “婶子谬赞,我也还不是秀才,这话可不能乱说。”

  “嗨,以你的才华那不是早晚的事情,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谦虚呢。”

  苏凤章被她的热情弄得不知所措,幸好苏赵氏出来解围。

  “宋娘子,我家凤儿也累了,得早些歇歇,你看……”

  宋娘子也是个有眼色的,连忙说道:“哎,那我就不打扰了,苏夫人,你这个当娘的可得上点心,若是有了主意就让人给我带个口信,我随叫随到。”

  关上了门,苏凤章才问:“娘,这婶子谁呀,看着面生。”

  苏赵氏脸上带着笑容,答道:“隔壁村的宋娘子,咱们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媒婆。”

  “媒婆来干嘛,给谁做媒?”苏凤章猛地想到一件事,蓦地的问道,“不会是给我吧?”

  苏典吏过世的时候他才十五,今年勉强算十八,但这时候都计算虚岁,而且月溪村这边习惯虚两岁,他的生日又在七月份,也就是说十六周岁都还未满呢。

  白姨娘从后头走出来,听见这话就笑了:“可不就是给你做媒,还不止一个,拿了厚厚的一个册子过来,让夫人尽管挑呢。”

  苏兰章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笑嘻嘻的喊道:“二哥要娶媳妇喽。”

  苏凤章第一次觉得难为情,脸颊都变得红彤彤的:“娘,都回绝了吧,我还小呢。”

  不说别的,他对自己都下不了手,这是摧残未成年人啊。

  苏赵氏倒是也不反对,乐呵呵的说道:“娘早就回绝了,就是他们不死心罢了。”

  她还说道:“你年纪还小,这事儿不急,再说了,现在找上门来的能有什么好人家,等你考中了秀才,明年再考中举人,那时候才好说亲。”

  苏赵氏有自己的考虑,她跟村里人不同,虽然没有品级,但好歹也是当过官娘子的人。

  村里人觉得秀才就是功名,就很了不得,那是因为村里头这么多读书人,连考中秀才的都没有,这才显得稀奇。

  可苏赵氏不一样,秀才没大多用处,这一点苏赵氏心知肚明,不然当初陈家退亲也不会那么利索,更别提现在她儿子连秀才都不是呢。

  只有考中了举人才能举官,即使将来考不中进士,也能谋一个官职,名下还能有田地免税,那才算是跨过了一道坎儿。

  苏赵氏心里头的算盘打的光亮,自然不会早早的给苏凤章定下亲事。

  苏凤章微微松了口气,不管苏赵氏是因为什么回绝了媒人,对他来说都是好事儿:“那就好,娘,你也别想那么远,我连秀才都还没考中呢。”

  苏赵氏却笑道:“娘听你爹提起过,县试案首跟秀才也就是一步之差,不出错就能考中。”

  “那也得不出错才行。”苏凤章觉得这么传开了不好,又说,“待会儿我去村长那儿走一趟,让他提醒村里人别到处乱说,不大好。”

  “那要不现在就去吧。”苏赵氏说,“跟你二叔说好了去他家吃晚上。”

  “他说县试头名也算大事,咱家不庆祝,但一家人总得吃顿饭高兴高兴。”

  “那行吧。”苏凤章倒是无所谓。

  事实上县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即使是头名也没啥大不了的,村里人这么兴奋,主要还是因为他是苏典吏之后第一个过了县试的,苏宗章不能算,他考试那时候都没回村。

  苏二叔是真高兴,买了鱼买了肉,甚至还想买一个大猪头,还是苏凤章坚持说现在不祭祖,至少等院试过了之后再说,才把他这个年头打消了。

  张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在操持喜宴,心里头是说不出的滋味。

  都是一家子兄弟,怎么大伯家有一个算一个都能读书,苏宗章也就算了,当时在城里头读书,大伯又是当官的,能拿到秀才也不奇怪。

  这二郎可是一直在村里头,这几年也没去求学,居然中了案首。

  两家可是亲兄弟,怎么她的两个儿子就不成呢,读了书最后只能给人算账。

  心里头酸气,张氏的脸色也不大好,小张氏和草章的媳妇刘氏偷偷看她,大约能猜到这位婆婆的心思,对视了一眼都是无奈。

  正好这时候苏家姐妹两到了,里头也挤不下那么多人,刘氏赶紧捧着大肚子离开了厨房。

  苏凤章和苏赵氏带着两个孩子上门的时候,二叔家的宴席已经整治好了。

  白姨娘是执意不肯出门的,这几年如非必要她都不会出门,亲戚往来更是不太露面,她知道自己身份尴尬,也不想让村人记起一双儿女的出生。

  “来来来,快坐。”苏二叔满脸欢喜的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