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节(1 / 2)





  姑苏府最大的酒楼是千秋楼,碎锦街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酒楼。唐慎让物流伙计打广告,自然瞒不过这些酒楼。说来也是巧得很,林账房买下的那家酒楼与千秋楼就在斜对角,两家店之间不过五十米距离。

  这日晌午,千秋楼中的吃客络绎不绝。千秋楼的姚掌柜远远望着对面那家正在装修的酒楼,拨弄着手里的念珠。过了会儿,他叫来自家伙计:“那家酒楼要取的名字,你可打听到了?”

  伙计直摇头:“未曾。掌柜的,那唐小三元也是奇怪,他好好的一个书生,刚刚考了童试小三元为何不继续读书。三年一次的乡试,明年可就是了!只有一年时间,他不筹备乡试,还要开酒楼,真是奇怪。”

  “他才十四,是姑苏府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童试小三元。哪怕他明岁考不上举人又如何,到时他才十五。等他养精蓄锐三年,十八时再考上举人,那也是一段佳话!”姚掌柜想了想,道:“那家酒楼只做拨霞供生意,倒与咱们也没太大牵连。”

  伙计道:“咱们千秋楼可是姑苏府的老字号,他敢与咱们有牵连?掌柜的,那他怕是找错人了!”

  姚掌柜冷笑一声:“不懂事的东西。去,干活去!”

  姚掌柜看着在对面酒楼里忙里忙外的工人,手上拨着念珠,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他看的比那个小伙计远得多。唐慎在让物流伙计打广告时,特意说了这家酒楼只做拨霞供生意,一来是让姑苏府百姓知道酒楼是做什么的,心里有数。二来,其实是向姑苏府的这些老字号酒楼们送上一颗定心丸。

  唐慎其人,来姑苏府不过一年,做出的事样样令人吃惊。

  寻常人不知道,但姚掌柜是听东家说过的,唐家珍宝阁出的肥皂、香皂、精油,全部都是这位唐小三元的手笔。再说他那不赚钱的物流生意,虽说不挣钱,可他竟然做到了不亏本,这已经让许多起初不看好物流生意的商贾大吃一惊。

  而这几日姚掌柜才明白,那唐慎哪里做的是物流生意,他谋划的是整个姑苏府!

  一年前谁敢相信,有人能在一天之内,让姑苏府的十万百姓都知道,他家要开个酒楼。正所谓一传十,十传百。唐慎这一招实在太妙,也藏得太深。

  姚掌柜感慨道:“后生可畏啊!”

  第24章

  十月朝, 寒衣节, 正是穷人送寒衣, 相思寄红豆的日子。

  姑苏府不似金陵,对寒衣节十分讲究。姑苏人并不爱过寒衣节,只是天气渐凉, 逢上寒衣节,就多穿了一件秋裳。然而这日碎锦街上却是热闹,只见千秋楼旁不知何时矗立了一座富贵华美的酒楼。

  碎锦长街, 人声鼎沸。姚掌柜站在千秋楼的门口, 远远瞧着对面的景象。

  唐氏物流的小东家,唐小三元的手段, 在这姑苏府的商贾中谁人不知。他那奇怪的物流生意暂且不说,姚掌柜知晓, 唐家珍宝阁的黄金缕之所以能卖得那般好,在姑苏府的夫人小姐中比黄金还妙, 就是因为这唐慎的手段!

  然而今日真是奇了,唐慎的酒楼新开张,他竟然没闹出太大动静, 只是在门口请了舞狮队, 又放了鞭炮。

  “这唐慎,又在作甚?”姚掌柜仔细看着,却瞧不出头绪。

  唐氏物流早就在一个月前,就将酒楼开张的事传了出去,今日唐家酒楼早已客满, 新客也络绎不绝。姚掌柜在外面瞧了会儿,喊来一个伙计:“你去那唐小三元的酒楼看看,他到底在搞什么花样。”

  这伙计道:“掌柜的,他们家酒楼是专做拨霞供生意的,我去了是否也要点锅拨霞供?”

  姚掌柜冷哼道:“你去就是了,我还能亏了你不成?”

  “好咧!”

  姚掌柜找的伙计是千秋楼最机灵的一个小二,名为张庙儿。张庙儿得了姚掌柜的命令,并没有立刻去对面酒楼,而是悄悄换了身衣裳。他离开千秋楼,走到那家酒楼前,抬头一看。

  “细霞楼?”张庙儿虽然识字,但就认识几个大字,完全不懂这话的意思。

  一个书生从他身边走过,看着这字道:“须叫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好一个细霞楼,我定要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有霞觞滟滟金!”

  张庙儿嘀咕道:“读书人就是酸腐。”接着跟着这人走了进去。

  张庙儿前脚刚踏进门,后脚还没迈进来,便有一个小二急急跑了过来。“客官,今日咱们细霞楼已经客满。”

  张庙儿:“啊,那我便只能走了?”

  小二:“请留步。客官往这儿坐,您若愿意,可在这等候一会儿。若是有人吃完饭,我自会来叫您。”

  张庙儿心里一惊:还有这种说法?

  千秋楼是姑苏府最好最贵的酒楼,也经常会出现客满的情况。想来千秋楼吃饭,通常要提前预定。但千秋楼从没对客人说“您坐在旁边等等”这样的话,因为千秋楼不差这生意,客人通常也等不了那般久,难道说吃拨霞供的客人,吃菜都比普通酒楼的要快?

  张庙儿将信将疑地跟着这小二,来到了一个候客的小屋。这小二殷勤得令张庙儿有些慌张,以为对方看出自己是千秋楼来的细作。张庙儿进了屋,惊奇地发现屋子里竟然已经有了七八个人。他一看,又在其中发现了两家酒楼的小二。

  三人尴尬地看了对方一眼,都没吭声。

  张庙儿心中诧异,他坐下后,只听屋子里的高台上传来一道铮然声响。高台上,一个高高瘦瘦的老说书人一敲惊堂木,胡琴声响起,这说书人说道:“却说那朝末年,是群雄争鹿,战事纷起。金陵府,某渔村,一片红光映天、祥云碧空中,只听一道婴儿啼哭声,是呱呱落地!”

  又是一道惊堂木响,张庙儿心神一震,不知不觉竟听起了这说书人的故事来。

  这说书人的故事,讲得与寻常茶馆的截然不同。

  说的是某朝末年,金陵府出了个神童。这神童三岁识百字,五岁能诵诗。八岁时出口成章,十岁便拿了金陵府的童试小三元,十二岁得了解元,比那唐慎还厉害。然而就在这时,他被人嫉妒,下毒暗害,是双手残废,口不能言。

  张庙儿听得义愤填膺,哪怕那小人被抓去了官府又如何,神童已是废人,遭人百般凌辱。曾经巴结神童的,纷纷恶语相向。神童的父亲也暴病去世,只留下他一人,又哑又残。但他每日苦读诗书,从不放弃。

  这一日,他被恶毒的后母推进河中,眼见神童就快死了,一个老者路过,将他救了上来,并治好了他废了的双手。

  “我乃一游医而已,你这哑口我治不了。相逢便是缘,你且好自为之罢!”

  神童用刚刚好了的双手,忍着痛在地上写上一句话:“我哑又何妨,双手亦能言。他日我若成帝王,报与恩人百座庙,千年香火绵延长!”

  张庙儿大呼:“说得好!”

  他刚说完,小屋里的客人们纷纷道:“好!哪怕哑了又如何,让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们看看!”

  张庙儿正听得入神,先前招待他的小二走了进来:“客官,您的位子到了。”

  张庙儿一愣:“啊?”

  “您去进楼上坐,可以吃菜了。”

  “……”

  张庙儿依依不舍地离开,他点了一锅最便宜的拨霞供。等到这锅拨霞供上桌,他惊奇地发现这东西竟然与自己曾经吃过的不同。浓稠的骨汤,配上新鲜的绿菜。将片成薄片的羊肉放入锅中轻轻一涮,沾上一些细霞楼特供的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