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5章 又是他(2 / 2)


宋斯年对众缉首后,带着李和光,向那人走去,边走边拱手执礼,“封兄!原来你已到凤阳,我以为你还要再等些时日才来。”

被称为封兄的男子,络腮胡子,高挺鼻梁,回手执礼,把宋斯年与李和光邀请到了他的桌上。

“乡试在即,早早上路,”他说着又一叹,“通云府遭此大灾,呆在那种地方,哎……”

宋斯年也道:“我也听说了,传闻有易子而食者,不知是真是假?”

封修春道:“是真的,封某亲眼所见,来时,我将身上的银两尽数施舍,但那边无粮可买,怎一个惨字了得?”

“你这汉子,说话是要负责任的,通云府去岁受灾,今年受灾的是通合府,哪里有易子而食的说法?”

旁边有人听封修春说完,立即反驳。

封修春道:“我亲眼所见,还能骗你不成?”

那人道:“不信谣,不传谣。”

封修春气极,“我看你像谣言!”

宋斯年伸手一拦,叹道:“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有人成为流匪,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无人反驳。

凤阳县、凤舞县两大县衙,已派出人手,去县界安抚流民,已是最好的证明。

宋斯年突然想起苏木那首词,忍不住抒情背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凤阳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兵士指看南越,更加郁郁葱葱。”

此词,经宋斯年之口一出,整个怡红院瞬间安静。

片刻后,便有一位女倌儿激动道:“恭喜宋公子再出一首佳作。”

宋斯年摆手道:“此词,并非我写,是牢中才子苏木一个时辰前临时作的。”

“又是他?”

众人听了这话,无不起疑,这牢中才子苏木的创作频率,也忒高了吧?

而且,首首佳作,叫天下才子情何以堪?

封修春品味之后,轻吟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宋兄,这是何等人物?竟能写出如此神句?”

众人原本,都还只觉此词尚可。

但经封修春这么一提,联想到通云府与通合府此时的写照,再回味此句,顿时惊为天人。

一边人间炼狱,一边天上人间。

可不就是这边风景独好?

李和光见这群人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想扫掉徘徊于众人心头的阴霾,便道:“此首词,意境确实无敌,但苏兄此前,还作了一首词,赠于凤阳卫薛指挥使,那真是……”

也许是崇拜太深,李和光忍不住吹得天花乱坠。

好半天,才道:“这首词,叫《江城子,九野出猎》,你们听好了,我只背一遍。”

“老夫聊……”

一首词背完,怡红院中凡是关注着这边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这什么人啊这是?

啊?

两首词,两种词牌,信手拈来,且间隔时间如此之短,创作频率如此之高,文章质量如此之精,这是什么神仙啊?

在场之人,无不惊讶于苏木的文采,谈着谈着,就又聊到了苏木为什么还救不出来上。

宋斯年借机道:“我已修书一封与我恩师,想必不日便有好消息传来,诸位要相信,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这边,宋斯年为李和光解忧时,黄石安插在怡红院的眼睛,已书信一封,传回府上。

黄石看了纸条,嗷一声,又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