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五十九节 听雨轩 相声段子(2 / 2)


“我知道,我知道!”小永淳拍着手儿跳着脚说道:“故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永福在一旁说道:“我也说一个,唐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水鱼,铁马冰河入梦来。”

…………

“怎么样,这个名字不错吧。”

“嗯嗯”,两个小脑袋连点。

――――――――――

“皇帝哥哥,给我们讲几个故事吧。”

“哦,好好。这样吧,今天讲个什么呢……”

某人讲了很多天,已经快江郎才尽了,主要是前世小时候看的故事相对太少了,而且几乎没有人给自己讲过。而这一世,虽然说是便宜老爹的唯一的儿子,但是老爹一直都很忙,没有多长时间陪自己。唯一给自己讲过故事的是皇祖母,但是自己也要做繁杂的功课,没有多长时间去听。而且,这两个小家伙一直腻在祖母的身边,祖母会的故事肯定都听过。

这次,有些困难了……

不知道今天朱厚照的脑子好用还是怎么的,灵光再次一闪。

“这样,我给你们讲一个民间传说。

话说,在成祖永乐年间,北京前门大街五牌楼石柱子上头,贴着一张皇榜。前三门外人烟稠密,商贾云集,这皇榜往外一贴,惊动了大街上过路的士农工商、五行八作。一百四十行么嘛,也有做官的、为宦的、背弓的、挂箭的、推车的、挑担的、卖煤的、卖炭的、卖针的、卖线的、卖米的、卖面的、卖葱的、卖蒜的、卖烧饼油条的、卖茶叶鸡蛋的……这些人不知道国家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贴皇榜,都争先恐后的看。

就在这个时候,由北边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姓孙叫德龙,他是东四牌楼猪市大街卖肉的,也会捆猪宰猪,山东登州府的人,四十多岁儿,好喝酒。这天刚打肉市上回来胳肢窝夹着个搭猪的钩杆子――这是白腊杆子,有核桃粗细,五尺多长,头里头有两个铜钩子…………”

正是刘宝瑞老先生的单口相声《山东斗法》。

很怀念当年围着个收音机听相声的日子,一段相声,几多欢乐啊。

相声原名像声、象声。这种东西,据百度百科所说,至少在明朝就开始盛行了,到满清时期开始形成现在的样式。不过,据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上说,起源于至少秦朝。这一直是一种下里巴人、雅俗共赏的东西。

于是这一通讲下来,是笑声不断。

连旁边伺候着的人也使劲儿绷着脸,都红透了。

朱厚照说了一半喝茶的时候看到了,挥挥手说“想笑就笑吧,这个说出来就是给人笑的。”这一句话才解除了旁边人的痛苦,不过也有两个人看样子肚子都笑的开始痛了。

(刘宝瑞老先生的相声,我是从百度文库上弄来的pdf文档,所以没法发到作品相关里头。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只要一点财富值。不过这个版本都不太一样,像我听的就有那个琉球法师真的会法术的版本的。这个里头则都是障眼法。

另:新出的那个签到的按钮有啥子用?疑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