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1 / 2)





  玉晨说不需要,这两孩子五百年前就出生了,你说为师为什么推迟到现在才出关,回头还得继续闭关?

  老子说就这样吧,正好太和你还在养女儿,三孩子都是先天真圣,想来也能玩到一起去,不至于太过寂寞。

  三个人都做了同样的决定,这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太和从此不仅要养女儿素水,还要养一个师弟少阳以及一个师妹九光。

  此后三千年,应当被称之为养孩子的三千年。

  日常就是养娃。

  好在三个孩子都很好带,虽然太和是新手上路,但也没有在中途遇见过很头痛的事情。

  素水是养熟了的,每天除了固定的上课和布置作业之外完全可以放养让她自己玩。九光与少阳虽然不知为何不像是寻常先天神圣一般化生之后就是成年体,反而要从婴孩形态逐渐长起,但也早开了灵智,能够无碍交流。

  ……也能跟着素水一起上课。

  既然能上课,作业当然也是有的。

  虽然两人小手小脚的,握笔写字很困难。但有修为在身,神识亦是不弱,以神识阅读教材刻录自身所学所得却并非难事。

  同理,以法术代行也很简单。

  法力是万能的。

  虽然还处在幼年期,外表也只如四五岁小童,但有修为傍身,两人基本日常都能独立完成,太和需要看顾的也就是安全方面和教育方面了,倒也还算轻松。

  毕竟九光和少阳都不是那种喜欢挑事的性情,对太和这个师姐也保持尊敬,双方相处和睦。三千年下来,倒也的确是颇有一番深情厚谊。

  至于素水……

  “怎么了?”玉晨问道。

  太和斟酌了一下自己的用词,道:“……师弟和师妹,都非常具有长辈的风范。”

  这当然不是坏事,只是怎么说呢,看着两个外表不超过五岁的小小童子对着少女容姿的素水一派长辈风范……有点想笑。

  当然这场景也的确是非常可爱没错。

  虽说现在九光和少阳都已经摆脱了幼年体型成功长大了,但出自于对师弟和师妹的关心和宠爱,太和这里还是有相关影像留底的。

  “师尊要看吗?”太和举着块留影石问道。

  玉晨面容含笑,她一指点在太和额心,像是无奈又像是纵容一般的叹了一句:“调皮。”

  “师尊可不要误会。”太和一本正经的说道,“我只是觉得您与师伯闭关太久,出来就看到师弟师妹已经长大成人未免太过可惜,也许还会遗憾错过师弟师妹的成长过程,留下这些不过是为了给您和师伯分忧而已!”

  玉晨问道:“哦,是吗?”

  太和语气真诚、正气凛然的说道:“自然是这样!”

  玉晨笑了一声,道:“既然是这样的话,把所有的留影石都给为师吧。”她慢悠悠的补充道:“是所有哦!”

  太和乖乖的交出了全部存货,一分也没有给自己留。

  就是有点遗憾以后拿着这份幼年期黑历史去逗弄师弟师妹的美好愿景泡汤了。

  本人还成了现场解说员。

  观众是错过了自家孩子成长过程的老子元始和玉晨三兄妹。

  三位大佬气定神闲的看完了自家崽崽的黑历史,一点都不担心影像主角——九光和少阳——的突然出现。

  太和倒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师弟师妹抓包。

  最后还是元始看不下去,出声让太和坐好别走神:“九光和少阳都还在描先天道文。”他先是提了一句自己给儿女布置的功课,又说道,“之前我与大兄小妹考较了他们一番,你把他们教的很好,太和。”

  太和并不居功,道:“也是师弟师妹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这才有如今成绩。”

  不管怎么说,在家长面前夸他孩子肯定是没错的——毕竟,自家的孩子长得好,谁能不高兴呢?——这个道理在哪里都适用。就像是对着紫光夸勾陈肯定不会有问题,在尤为钟爱自家人的三清面前夸他们的儿女也肯定正确。

  但若是有人对着他们夸奖太和,其实也能有一样的效果。

  感情都是养出来的。

  太和拜入昆仑山这么多年,三清早便将她视作“自己人”,自有一番深厚感情。对这弟子也是爱护非常,与儿女也不差什么。

  外人在他们面前夸奖九光少阳能讨好三清,换成太和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当然,既然是当自家孩子看的,支使起来当然也就和自家孩子一样不客气。

  三清出关之后九光和少阳的教育权就移交给了家长,本着教两个是教,教三个也是教的中心思想,进度差不多的素水也跟着旁听。

  别问太和,问就是社畜。

  如果说九光少阳和素水是普通学生的话,那太和就是本专业的研究生,在读研的时候还要担当一下助教的工作,负责协助主课老师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解答学生的问题,或者在主课老师有事来不了的时候替一下课之类的。

  然后没多久元始就想起来,上个会元结束于仙魔大劫,那时候他人还在魔界给妹妹玉晨护法……简而言之,他一个会元一份的《昆仑纪年》开天窗了。

  一般人这时候也就过去了,天窗就天窗,反正截稿日期都过了。然而元始天尊是一个认真严肃的人,虽然之前因为不可抗力而导致上个会元的《昆仑纪年》跳票了,但他现在既然想起来了,也就要补上这一份刊物。

  想法没问题,内容也不是问题,就是元始天尊急着让这份刊物面世,难免赶工。

  一赶工就发现人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