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狐媚(1 / 2)





  陶九思这天顶着烈日出了门,骑着马走了没几步,就被烈烈夏日烤的口渴难当,于是翻身下马,寻了间茶寮,买了壶茶水解渴。

  虽然此时尚早,但茶寮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纳凉,奇的是这些人或坐或立,手上无一例外都拿着张纸在看,嘴里还念念有词。

  陶九思暗忖,京洛这是要开展什么朗诵比赛?还是国子监整了什么读书活动?

  正在纳罕,有位汉子坐在陶九思这桌,不好意思的举着纸道:“大人,俺,俺不识字,您能念念吗?”

  陶九思看着汉子热的双颊通红,额上汗流如瀑,马上递上一大碗茶,道:“这位大哥,你先喝口茶,待我看看这纸上说的是什么事。”

  陶九思边喝茶边去看那张纸,不过片刻,火红脸的汉子,便瞧见眼前这位温和的大人,眼角唇边都泛上了惊诧。

  红脸汉子急切道:“纸上说什么?”

  纸上说的,是上个月大卫宝顺县县丞,千里迢迢来京城上书,顺便一头撞死在正天门的事。

  按理说这事虽然会被京洛百姓茶余饭后谈论一阵,便会被抛之脑后,热度绝对不会太久,毕竟京洛新鲜事层出不穷,大家习惯了对什么都不过一炷香的热度。

  可这次却有些微妙的不同,县丞当时带来的折子不知怎么流了出来,还被刊印成数千份、上万份,在京洛城里传阅。

  红脸汉子抹了把汗,催促道:“大人,纸上说什么?”

  陶九思抿嘴不语,他发现自己等待的那件大事,这回到来的方式却比上辈子轰烈许多。

  上辈子,那县丞死后,折子只让六部尚书瞧了,饶是如此也风波甚大,不知这世声势浩大许多,最后带来的结局是不是也更加不可掌控。

  陶九思这边没说话,邻桌一位读书人倒是阴阳顿挫的读了起来:“大卫后宫之中有无德妇人作祟,把持朝政,玩弄权术,使国本不稳,内耗积弱,此番大旱实乃上天警示,陛下应亲贤远佞,铲除狐媚,选贤德之人早入东宫。如若不然,大旱必定愈演愈烈,大卫将摇摇欲坠。”

  红汉子终于听到了八卦,心满意足的接话道:“这狐媚…说的不就是杜贵妃?”

  书生道:“自然是杜贵妃。诸位可能不知,这杜贵妃啊,说来也是一个奇人,传说她出生的时候…”

  书生说的捕风捉影,闲坐之人也权当故事来听。陶九思却坐不住了,揣了一张纸,起身打马进宫。

  到了吏部,果然也是议论四起,同一个部门,同一条新闻,同僚们互换着小道消息,全是等着看好戏的神采。

  杜庆遥趁着乱,将陶九思拉倒了一边,附耳道:“你听说了吗?”

  陶九思点点头,小声道:“估计这会全京洛没人不知道了。”

  杜庆遥问道:“你看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宝顺的县丞当真是一片赤诚?”

  陶九思摇摇头:“定是有人指使,他那封奏折本是称述灾情,求朝廷减免赋税,及时救灾,可到了末尾,非要去牵扯什么上天警示,他不怕惹恼了陛下,更没宝顺好果子吃?”

  杜庆遥沉思道:“难不成又是我姑姑使得苦肉计?”

  陶九思心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也不方便此时和杜庆遥多说,便摇摇头道:“我看未必。”

  说话间,祝舜理进了吏部大门,绷着一张俊脸,沉闷道:“陶大人、杜大人,我这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一个?”

  杜庆遥捏着下巴,幸灾乐祸道:“听坏消息。”

  祝舜理:“陶大人,贵妃娘娘叫我来传话,让你跟我去一趟正心殿。”

  杜庆遥忙道:“那好消息是不是说,这个坏消息是假的?”

  祝舜理愁眉苦脸的摇摇头:“不是,好消息是我升迁了,成了大理寺卿。”

  杜庆遥讶然:“这么件大好事,你怎么掉着脸?”

  祝舜理:“升的太多太快,我怕折寿。”

  陶杜二人虽然习惯了祝舜理的脑回路,可还是一阵无语。

  陶九思道:“那钱宁调去了哪里?”

  祝舜理:“自然是去兵部补许意的缺。”

  杜庆遥忽感慨道:“我一个有背景有实力的官二代,怎么升官的速度还比不过你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