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弹劾(1 / 2)





  卫无月自从被京洛百姓骂做:“食子禽兽道”以后,便有些心灰意冷,朝政一事更加懈怠,于求仙问道却勤勉上进。

  三月一过,干脆又免了朝会,自己则穿上道袍,拿上浮尘,俨然一副道士打扮。而办公场所也从正心殿搬到了登仙阁,问候太上老君之余,处理处理人间烦扰。

  皇上如此做派,不少人也乐得揽权,一般的俗事都不去麻烦他老人家,自己拍板就好。

  可今天不同,一大早,江首辅便捧着本折子,疾如闪电的冲进了登仙阁。

  据看到他身形的内侍描述,以为是皇帝陛下心意昭昭,太上老君他老人家显灵了。

  登仙阁内烟雾缭绕,一樽庞大的丹炉矗立中央,周围坐着几个念念有词的道士,卫无月则在一旁认真研究制作丹药的书。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江自横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

  卫无月扫了他一眼,不悦道:“首辅,朕正在潜心研究先贤著作,你来干什么?不是说了,一般的事,不要来烦朕。”

  江自横道:“一般的事,臣自然不敢来烦扰陛下,只因现在有一件天大的事,臣拿不定主意,这才来求陛下的旨意。”

  卫无月按照书本所述,起身寻了味药材,端详半天,仿佛才想起还有个人跪在自己面前,懒洋洋道:“什么事能难道江首辅?”

  江自横:“陛下,有人弹劾大皇子!”

  卫无月奇道:“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日里连话都不多,还有人弹劾他?这倒是件奇事,说来听听。”

  原来,这折子是太仆寺卿联合几位御史递上来的。

  折子里说,大皇子卫无月那不见踪影的舅舅,曾经大卫的国舅爷,实则已经落草为寇,盘踞深山,招兵买马,专门和当地官府作对。卫负雪作为这大匪首的亲侄子,恐怕也有许多失德之处。再说了,二人乃亲舅甥,难保没有暗通曲款,没有瓜葛。

  于是,周寺卿表示,为了陛下安慰,江山稳固,应当彻查此事。

  折腾大皇子,三皇子的人手起头,杜贵妃的人自然也乐得看好戏,唯有礼部尚书夏暮平说了句公道话。

  “段水明已经出走十几年,也算是销声匿迹了十几年,他现在作匪成寇和大皇子有何关系?”

  看热闹的刑部尚书杨寒,想来看不惯夏暮平,于是亲自煽风点火道:“有没有联系,不是夏大人在这空口白牙说出来的,还是要彻查一番才好。”

  工部尚书白秀山道:“段水明出走的时候,大皇子不过五六岁,那么小的孩童,连舅舅的模样都未必记得全,说他俩有联系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再者说了,大皇子乃是龙子,何苦去招惹江湖草莽?”

  兵部尚书许意阴恻恻道:“大皇子不受宠我皆知,安知他为了皇位会不会走上邪路。首辅大人,你说是不是?”

  端坐上首的江自横一言不发,故意露出左右为难的样子:“这,这,事关大皇子,咱们外臣不好拿主意,不如我去请示圣上。”

  于是便有了开始那一幕。

  卫无月三分心思听着事情经过,七分心思想着方才看的方子,江自横话音一落,他便不耐道:“既然如此,那就查查吧。查案的人从各部抽调,也别冤枉了他,不然…”

  不然卫无晴也不会让我有好日子过。

  江自横就等皇上开查的指令,目的达到,立马喜气洋洋的退下了,还陛下一个清净炼丹的美丽环境。

  就在江自横往内阁赶的时候,夏开颜也急匆匆的找到了陶九思,将父亲告诉他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陶九思。

  “陶兄,奇哉怪也,大皇子向来是个闷葫芦,怎么也被盯上了。”夏开颜不解道。

  陶九思蹙眉,他自觉是自己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让卫负雪解除禁足令,大动干戈,弄得满朝风雨,自然有人会将目光转移到平素低调的大皇子身上。

  上辈子卫负雪蛰伏许久,时机成熟才一鸣惊人,完全没有这些一波三折。

  陶九思不答,闷闷道:“开颜,我得先去找一趟大殿下,你帮我给杜大人说一声。”

  到了永善宫,却见卫负雪披着发,穿着一身白衣,一动不动的坐于正殿之中,好似正在等着谁。

  陶九思心里不是滋味,喃喃道:“大殿下这副打扮,却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