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节(1 / 2)





  “司天台……”

  杨氏重复一遍,问她:“是管什么的?”

  杨氏一个内宅妇人,对朝廷有哪些部门知道得不多,只隐约晓得颜二爷供职于六部之一的工部。

  至于六部都有哪些,她是不清楚的。

  司天台就更不晓得了。

  颜知鸢:“一个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部门。”

  听起来就很重要,杨氏感慨:“还是元君有办法。”

  大延朝是有女官制度的,不过大部分女官供职于宫廷,朝中女子能当的官有限……勋贵人家出个女官也是光耀门楣的事,更何况是无权无势的颜家。

  颜知鸢可没有撒谎,元君说了——“镇山河”明面上就是司天台的下属部门。她进了镇山河就是领朝廷俸禄的官员,就是品级不会太高,可能是排在最末尾的“不入流”。

  杨氏问:“你不想当王妃?”

  颜知鸢被逗笑了。

  “娘,你觉得我是当王妃的料吗?”

  杨氏摇头。

  “你还真不是。”

  可杨氏也不会天真的觉得婚事真能取消,王妃不能进门,还可以先娶侧妃嘛!她闺女一个平民女子,又能如何?就算没有分家,颜承业也不过是个五品官员。在一盆水泼下来都能浇湿三个权贵的应天府,不过是个芝麻大小的官,还能说上什么话不成。

  夫妻俩其实是很忧愁的,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颜家无权无势,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未必能填饱肚子,搞不好还会砸死人。

  可他们也知道,闺女不能不嫁。

  比起让闺女快点进门把王爷抓在手里,杨氏觉得长乐元君的办法更好。做父母的无能,无法给女儿撑腰,她自己能立起来也是好事。

  以女官的身份嫁人,总比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嫁人好一点。

  “元君准许你下山了?”

  “嗯,以后不用常住山上,”颜知鸢点头:“其实师父也下山了,不过现在已经离开应天府。”

  杨氏骂她不懂事,怎么也该请元君回家住一段时间。

  颜知鸢也觉得心酸,师父收下她这个不能传承衣钵的徒弟,九十几岁的高龄还要为救她的小命四处奔波……哎。

  杨氏:“你跟我说说,圣人为什么会忽然赐婚?”

  “一切都是因为玉佩,”颜知鸢把鸳鸯戏水的玉佩给杨氏看,斟酌着说:“王爷也是生来就有半块玉,和我这块是一对。”

  杨氏有点明白了。

  “他觉得姻缘天定……觉得你们有缘,他不知道你有七块玉吗?”

  颜知鸢:“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杨氏瞪大眼睛,往床上一倒:“哎哟,我头疼!”

  颜知鸢:其实……我也……

  晕了一会爬起来,杨氏问闺女:“我等会要去布庄一趟,你既然回来了,正好跟我一起去,也做几身衣裳。”

  颜知鸢记得,分家产时,划到颜三爷名下的布庄离葫芦街不远。遂点头,起身稍微梳洗一下,便跟随杨氏往外走。

  家里原本只有一辆马车,如今又添了一辆,就是为了方便出行。在应天府,骑马真不如坐马车。就算是王公贵族,骑的是千里宝马,也不敢无故在城中跑马,既然骑马和坐马车速度都差不多,肯定是坐马车更舒坦。

  原本的下人只有常嬷嬷、两个丫鬟和一个小厮,人太多三房小院也没地方住。搬过来的时候采买了一批,接到赐婚圣旨后,颜承业又送来一批。

  本来以为新院子已经足够大,现在要腾出两间房来放宫里送来的赏赐,立刻就变得不够住了。

  颜三爷为什么一大早的不在家,他得看着人把旁边刚买下来的院子修一修,早一点能住人,好缓解家里的住房压力。

  颜知鸢装作不知道亲爹多的一堆差事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一抬眼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丫鬟,正跟坐在车辕上的小仆说话。

  “城北新开了两间胭脂铺……姐姐知道哪家的更便宜更好吗?等小子结到月钱,就买一盒润脸的膏子送给家中老娘。”

  “你倒是有孝心,也算问着对的人,”丫鬟笑着说:“两家铺子,木头招牌那家的东西更好,用料实在。赶巧啊!那就是咱们夫人开的铺子……拜见夫人,拜见小姐。”

  丫鬟正说着,瞧见主子的身影,连忙行礼。

  颜知鸢多看了赶车的小厮几眼,概因他的容貌气度在仆从里少有。

  小厮讨喜的抿着一抹笑,对着她行礼:“小人蒋树林,拜见小姐。”

  这一拜差点撞着车厢,怪实诚的。

  颜知鸢赶紧让他起来,等扶着杨氏上车,把帘子放下。她才问:“娘,你还开了胭脂铺子?”

  “分给你爹的铺子里也有经营不善的。我们商量着把铺子重装一下,开了个胭脂铺子。我嫁妆里就有上好的胭脂方子,不拿出来换钱可惜了。”

  杨氏吩咐蒋树林,一会绕路去看看另一家铺子……胭脂铺开张的时候,没听说城北有新的胭脂铺要开业,不会是跟她打擂台的吧?

  “好咧!”

  蒋树林很有精神的答应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