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1 / 2)





  张太师脸色一僵,他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皇帝却接着说道:“先帝临死之前,还曾提起过未能修著大典的憾事,朕身为人子,身为国军,于情于理也该完成他的遗愿才是。”

  “既然张太师都觉得大典是好的,那就请诸位卿家同心协力,共著大典,以传千秋。”

  “微臣遵旨。”张太师只能答应下来,其实作为文人,他心中何尝没有修撰名著流传千秋百世的心思呢,不过是有其他考虑罢了。

  皇帝的目光又放到四皇子身上,交代道:“珩儿,此事事关重大,或许要多年才能有所得,你身为皇子定要以身作则,为朕,为大周好好修书。”

  四皇子脸上带笑,连声说道:“儿臣谨遵圣旨,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皇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宣布无事退朝。

  离开了宫殿,朝廷文武百官的脸色越发精彩,武将们对修书的关注不大,文臣们却不同了,一个个还未走出宫门就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四皇子走到太子身边,笑着说道:“大哥,弟弟我才疏学浅,说不得就要借用张太师、楚太傅等人修书,到时候还请大哥行一个方便。”

  太子眯了眯眼睛,冷笑道:“张太师楚太傅都是朝廷命官,又不是我的内侍,四弟要征用只管问父皇便可,何必来问我。”

  四皇子却笑盈盈的说道:“父皇已经答应了,只是弟弟想着这两位大人时长出入东宫,想必事务繁忙,总得跟大哥说一声的。”

  太子的脸色冰冷,俯视的眤了他一眼,嗤笑道:“秦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就不怕自己吃不下撑死了!”

  四皇子却丝毫不惧,拍着肚子说道:“好巧不巧,弟弟我别的没有,肚子倒是挺大。”

  太子盯着他的眼神恨不得冲上去将他撕碎,好歹他还有理智,知道皇帝已经对自己多有不满,这会儿闹起来自己绝没有好处,最后竟是忍下这口气转身走了。

  赢了一场,四皇子颇有几分得意洋洋,暗道苏凤章不愿意与徐家亲近又如何,最后得力的还不是他。

  别看主持修著大典的事情繁杂凌乱,看起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皇帝可下令他能够征召天下文人,也就是说作为《宣武大典》的主持,他完全可以招揽天下名士。

  在此之前,即使有徐家在,但真正投靠在四皇子门下的人并不算多。

  毕竟在众人的眼中,太子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五岁就被封为太子,这些年来虽说并不出彩,但也勤勤恳恳并无差错,实为正统。

  四皇子却不同,他的母亲徐贵妃出生一般,徐家在青州都算不得大族,只是徐贵妃受宠之后才日益发达,其实根基粗浅。

  宠妃幼子,这般的出生就注定四皇子在这一场权利角逐中占据劣势,更别提张太师等人一直以来都旗帜鲜明的站在太子那一边了。

  四皇子能够依仗的,也不过是皇帝对徐贵妃的偏爱和对他的疼爱,只是这几年徐贵妃色衰爱弛,虽说并未失宠,但皇帝对她也远不如当年了。

  偏偏新上位的宠妃玉妃是方家女,虽然也出生青州,但对徐贵妃只是平平,反倒是与无子无女的继后亲密异常,这实在是让四皇子心中焦虑。

  徐贵妃也曾向玉妃递出橄榄枝,只可惜玉妃入宫时吃过这位贵妃的排头,如今想要挽回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幸亏玉妃入宫完,膝下也并无子嗣。

  一想到通过修书能够招揽到天下文人,四皇子的一颗心都沸腾起来。

  与他的高兴相反,太子殿下在外还能维持平静,一回到东宫就挥手扫落了一桌珍宝,双拳击中桌案,骂道:“该死的秦珩,他想要做什么!”

  楚太傅随后进来,瞧见太子殿下失态的模样也是皱眉,劝说道:“殿下,您是太子,四皇子不过是光头皇子,何必与他计较。”

  太子听了这话却越发愤怒,骂道:“他是光头皇子,可父皇却让他主持修书,楚太傅,你是读书人,难道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楚太傅自然十分明白,但在太子面前却说:“殿下,不管四皇子打着什么主意,修著大典都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想要招揽文人也不是易事。”

  太子冷笑道:“确实不易,可大典就是最好的筏子。”

  “父皇在一日,他便能修一日,便能招揽一日,天长地久,谁知道等父皇……”

  楚太傅皱眉道:“殿下!”

  太子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深深吸了口气平息了一些怒气,又问道:“张太师那边如何?”

  楚太傅只能回答:“在此之前,太师也并未听到风声。”

  太子更是皱眉,心中不详的预感更甚:“父皇怕是对我起了疑心,不然也不会刻意避开张太师,他这是在防孤。”

  “不至于如此。”楚太傅虽然这般安慰,可心中却觉得这是实话。

  皇帝年纪越发大了,但不是服老之人,这几年甚至开始宠幸年轻貌美的玉妃,而太子却快到而立之年,只要皇帝不想退位,两人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身为元后嫡长子,坐拥太子之位,是太子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劣势,只因为皇帝的身体康健的很,只怕没有十年八年都不会萌生退位的想法。

  可太子呢,有四皇子的虎视眈眈,他真的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太子身上阴郁暴躁之气不散,忽然问道:“父皇怎么会忽然起意修书?”

  楚太傅答道:“翰林院箫翰林面圣之后,陛下才起了心思,当时殿内只有陛下、四皇子、箫翰林和李公公,具体说了什么无人可知,但……箫翰林不是这般胆大之人。”

  “如今圣旨都下了,他还不够大胆?”太子冷笑道。

  楚太傅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说道:“金科状元楼苏凤章,如今便在箫翰林手下办事,听说他们二人关系极好,十分相得,箫翰林献上的藏书索引便是苏凤章所作。”

  “苏凤章!又是他!”太子咬牙切齿的喊道,他可还没忘记当初殿试之时,便是苏凤章坏了他的好事儿。

  “他不过是一个编撰,竟敢如此!”

  “是不是他,过几日便能知道了。”楚太傅如此说道,他们的陛下赏罚分明,如果此事与苏凤章有关的话,不可能对此毫无表示。

  楚太傅叹了口气,又忍不住说了一句:“若没有四皇子,这苏凤章倒是人才。”

  太子冷笑一声,骂道:“苏莯这个废物,有池良俊帮扶还如此无用,实在是浪费孤的时间,至于苏凤章,既然他要帮秦珩做事,就休怪孤不能容人了!”

  楚太傅张了张嘴,很想说一句此事与苏莯无关,倒是池良俊为官多年,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被人下绊子,让箫翰林和苏凤章直接上报到了皇帝面前,才是真的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