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1节(1 / 2)





  两边的桌子合到了一起,十几个南北士子坐到了一块儿,火锅和点心一道儿吃着显得更加丰盛了,看他们谈笑欢颜的样子,哪里还有之前的剑拔弩张。

  林昱烨心中十分奇怪,私底下拉着一个人问道:“你不是不喜欢南方人吗?”

  那北方士子却回答说:“我何曾不喜欢了,苏凤章这话说得对,咱们又没有深仇大恨,现在春闱还没到,都在一个楼住着,何必闹得不可开交的。”

  林昱烨很想问一句,之前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私底下说起南方人来十分厌恶,哪里来现在这般的亲如兄弟。

  只是他没问出口,就瞧见苏凤章过来敬酒了,口中还笑道:“今日多亏了林兄你两边游说,倒是让南北士子欢聚一堂,来,我敬你一杯。”

  林昱烨恍恍惚惚的喝了这杯酒,一直到醉过去之前,他还在琢磨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怎么就是因为他的缘故,原先你争我斗的南北士子就和解了?

  比他更加惊讶的是刘掌柜,原本这一顿年夜饭他心惊胆战的,生怕南北士子闹出什么不合来,尤其是林昱烨过去的时候,刘掌柜差点没过来阻拦。

  谁知道几句话的功夫,南北士子就合桌共乐了,往年的剑拔弩张彻底消失,瞧他们吟诗作对的样子,刘掌柜心中啧啧称奇!

  第123章 春闱

  “王大人!这么早就到了?”

  “顾大人!你不也挺早的吗?”

  “李大人也来了,幸会幸会。”

  “白大人还没来吗,这个老白每次都是最慢,这慢性子真让人受不了。”

  “嘘,小声点,池大人来了!”

  贡院门口,乍一看这一次就跟翰林院搞团建似的,几乎是整个翰林院倾巢而出,其中还夹杂着几个礼部的人,官员们面上都带着笑容,心底估计恨不得出门骂街。

  谁让当今皇帝突发奇想,今年就让南北文人合榜会试,直接打破了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这倒也罢了,毕竟当今圣上出人意表的事情多了去了,合榜就合榜呗,只是这一届的主考官担责重大,一个弄不好就得出现当年南北舞弊大案的糟心事。

  谁料到临到春闱,当今圣上又神来一笔,在朝堂上笑着说道:“我知道诸位卿家担心南北合榜之后,主考官评选难免有失公道,朕这边有一个好法子。”

  当时朝堂上的大人们内心都是拒绝的,恨不得大喊一句圣上你别乱出主意了。

  只可惜皇帝没能领悟他们的悲恸,直截了当的说:“一个人做主确实是容易有失公道,让北方官员主考,南方人必定不服气,让南方官员主考,这北方士子又容易心生担忧。”

  “朕在宫中左思右想,总算是想出了一个万全的法子。”皇帝乐呵呵的说道,“朕定了一份名单,上头南北官员各占一半,到时候由他们投票决定考生名次,若有异议的,便让太子最后下定论,这主意怎么样?”

  说完这话,皇帝还笑着问几位大学士:“几位爱卿觉得朕的主意怎么样?”

  地位最为崇高的张太师和李太傅对视一眼。

  张太师说:“陛下的主意极好,只是这般未免兴师动众了一些。”

  李太傅也说:“太子虽说是一国储君,但会试事关重大,此举未免有失妥当。”

  皇帝却笑道:“正因为太子是储君,会试又是为大周选拔栋梁的大事,由他出面合情合理,既然两位卿家都不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了。”

  退朝之后,李太傅讽刺道:“张太师好手段,竟能说动圣上让太子出面。”

  张太师却嗤笑道:“这难道不是李太傅你做的吗,南北合榜,太子出面又有何好处,到时候不但与名声无益,反倒是惹了一身骚。”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彼此冷笑了一声甩袖离开。

  张太师饶了个圈就去了东宫,进门的时候正巧听见太子爽朗的笑声,显然心情十分不错。

  张太师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尤其是在太子身边看见翰林院池良俊的时候,更是眉头大皱。

  太子见他脸色不好,连忙问道:“太师大人这是怎么了?”

  张太师扫了一眼池良俊,还是说道:“此次春闱是非难料,还请太子殿下慎重而行。”

  太子却挥了挥手说道:“孤知道,劳烦太师费心了。”

  瞧见他不以为然的模样,张太师便知道这话他并未放在心上,原本想要再劝说几句,但瞧见太子身上的酒气心中恼怒,一甩袖子就离开了。

  他一走,池良俊便说道:“殿下,张太师似乎对此十分不满?莫不是不喜我占了主考官的名头不成?听闻张太师的亲子原本也想要……”

  太子也拧起了眉头,但还是说道:“放心吧,太师不会因为此事跟你为难的。”

  “张太师说得对,谁说父皇让我主持会试,但今年南北合榜容易生乱,咱们确实是得小心为上,此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让所有人找不出任何毛病来。”

  “是,属下遵命。”池良俊笑着答应下来。

  张太师走到东宫之外,正巧看见太子太傅楚江迎面而来,脸色也是不大好的样子。

  瞧见张太师在,楚江连忙低头行礼,张太师摆了摆手,皱眉说道:“你去劝劝太子,南北合榜未必是好事,更别提今年……一个闹不好就是两边得罪,让天下士子对东宫心生不满,他是东宫,何必搅和到这种事情中去。”

  楚江却苦笑道:“何尝没有劝过,但殿下觉得这是陛下的信重,是个好机会。”

  张太师一琢磨就明白过来,随着太子的年纪越来越大,手底下的几个弟弟都开始办公论绩,他却年复一年的待在宫中毫无长处。

  如今皇帝好不容易将科举大事交给太子,太子自然是乐颠颠的接过去,哪里会拒绝。

  “到底是谁跟陛下提的主意让太子监考?”张太师问道。

  楚江只能摇头说道:“打听不到,这几日也并未见过谁入宫面圣,也许是陛下突发奇想。”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无语,毕竟当今突发奇想的事情多了去了,实在是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