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苏凤章笑道:“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鲤鱼代表祥瑞的习俗,大概也是源自于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还有一个传说,孔圣人的夫人生了儿子,鲁国国君专派人送了活鲤鱼以示祝贺,圣人十分高兴,觉得这是祥瑞之兆,于是便给孩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苏兰章还未说话,苏慧慧倒是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圣人的儿子叫鲤鱼啊。”

  苏凤章哈哈一笑,又道:“你们再看这鱼,是不是红彤彤的很喜庆,看着就让人欢喜。红色是吉祥的颜色,这鲤鱼是红色的,自然就代表着吉祥如意。”

  他这么一说,魏娘子拍着手喊道:“哎呦喂,那这鲤鱼钻进苏家来,是不是象征着咱家二少爷迟早鲤鱼跃龙门,成为官家人,一定就是这样,不然鲤鱼怎么不去别人家?”

  被她这么一喊,其他人越想越觉得如此,看着那红鲤鱼的眼神也带着几分稀奇。

  苏赵氏更是说道:“那这可是祥瑞,养在破水缸里头怎么行,要不再去买一个宽敞些的。”

  苏凤章没想到自己忽悠过头了,连忙说:“娘,鱼既然来了咱家,肯定就不挑地方。”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鲤鱼也不会嫌弃水缸破,有吃有穿养着就是,如果养死了那就是缘分还不到。”

  苏赵氏的心态却没那么好,瞪了他一眼:“瞎说什么呢,要养就得好好养。”

  原本最反对养鱼的白姨娘也不反对了,亲自去收拾了那个鱼缸,这下苏兰章养鱼的活儿差点都被剥夺,还是他据理力争来的。

  为此,白姨娘私底下还揪着他的耳朵叮嘱:“你可得好好养,要是这红鲤鱼有点万一,看我怎么收拾你。”

  至于那条一起出现,个头还比鲤鱼大了一圈的草鱼无人关注,很快就被送到苏二叔家,在苏二婶的厨艺下变成了一顿香喷喷的晚餐。

  第28章 流民

  月溪村是不幸的,天公不作美,即使地势高大部分人家屋子里头也进了水,差一点的木头家具都泡烂了,砖瓦房还好,泥房子茅草屋子就扛不住了。

  但月溪村又是幸运的,这一年水灾来的时间特别晚,秋收已经过了,水位不高,除了几个破落户之外,大部分人家的粮食保住了,损失也不算大。

  从山洞回来之后,月溪村人飞快的开始整顿,因为水位退的特别快的缘故,地里头还种着的蔬菜居然也还能吃,只烂了小半。

  百姓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只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月溪村就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事实上湖山县附近的村庄受灾都不算严重,最严重的也就是低洼处的一个村子,听说房子塌了不少,还压死了两个人,粮食也毁了一些。

  比起湖山县,处于青州下游位置的魏县就凄惨多了,第一次决堤受害的地方就是这里。

  青州前后决堤了三次,整个青州下游地区河道附近受害最为严重。

  许多农田和房屋都被大水给冲没了,这种情况下,即使粮食已经收割储存起来了也没用,人的性命能留下来已经是大幸。

  江南原本就是潮湿之地,大雨过后越发的湿冷,温度直降,百姓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一夜之间饿殍遍地,更有人硬生生被冻死。

  若不是天气已经变冷,恐怕此时就要爆发瘟疫。

  即使朝廷急调银两赈灾,但古代通讯不便,通常一个来回就需要许多日,更别提一层层的下来,还不知道要被盘剥多少。

  更何况这一次不只是青州,青州附近的临州等地也同样受灾,朝廷也是焦头烂额。

  苏凤章又去了一次湖山县,才得知湖山县也受灾了,不过就像是他们预测的一样,这边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只是家里头进了水,百姓受到的惊吓比实际损失更大。

  文先生见他无事也是高兴,只是一直愁眉不展,显然也是知道下游决堤的事情。

  送他离开的时候,文竹还低声说道:“听说青州和临州已经乱成一团,如果朝廷不能好好安置灾民,恐怕会生出乱子来,咱们湖山县距离魏县不远,恐受其害。”

  犹豫了一下,文竹还是建议道:“小凤儿,你要不要带着家人先搬到城里来,湖山县虽小,但到底有官衙在,至少比城外安全。”

  苏凤章却很快拒绝了:“苏家在月溪村,族人也都在那边,再说了,我娘也不会同意的。”

  即使想搬,这会儿湖山县乱糟糟的也不好租房。

  文竹甚至提议道:“那若是有事,你就赶紧带着他们进城,暂住我家也是可以的。”

  不止文竹这么建议,苏凤章还收到了顾北辰的来信,心中将魏县的情况又提了一遍,严明朝廷赈灾不利,发放的粥就跟清水似的,那边的情况不大好。

  苏凤章难免忧心,一时间却无计可施。

  即使是到了现代,大自然的威力也依旧让人类避之不及,更何况是在古代。

  日子一直进了十二月,天气越发冷了,这一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月溪村早早的就下了一场雪,天气冷得人都不想出门。

  苏家的课堂也不得不暂停了,这么冷的天气可扛不住露天教学。

  腊月初八这一日,沉寂了许久的月溪村难得多了几分喜庆。

  腊八节其实是比较北方的节日,就像是月溪村,往年腊八节的时候最多煮一锅腊八粥,其他的并不太重视,反倒是冬至节会大办特办。

  但今年村里头的气氛一直紧张,这一日就变得热闹起来,村人们都乐意给孩子两颗糖,让他们出去耍耍,听着孩子们笑闹的声音,似乎连烦恼也都消失了。

  苏家也早早的开始煮腊八粥,不但放了大米小米黄米绿豆红豆这些常见的,还加了枣子、杏仁、花生,甚至苏赵氏还翻出一小包葡萄干来,加了红糖煮了一锅,味道可谓十分香甜。

  煮完又让苏兰章跑了一趟,往要好的几乎人家各送了一碗。

  一家人坐下来喝热乎乎的粥,倒是也算温馨。

  苏兰章尝了一口,忍不住喊道:“好香,魏婆婆手艺越来越好了。”

  魏娘子听了这话就高兴,笑道:“三少爷喜欢吃就好,多吃点,锅里头还有呢。”

  这时候忽然传来敲门声,苏兰章站起身喊:“我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