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节(1 / 2)





  颜蕾哦,那大家各自走着瞧喽。

  你以为,她是吃素的吗?

  陆嘉然用的那些威逼利诱的手段,他们父女两早八百年前就见识过了。根本不care。

  归根到底,狠话谁都会说,只有拳头才是硬道理。

  ——

  第二天,颜蕾继续前往公局档案库查看资料。

  现在陈凌辉落网了,但溃坝案的调查却陷入了瓶颈。还是那句老话:他们没有物证。

  用颜国华老同志的话说就是:“这起案子棘手的地方在于:洪水冲走了一切证明他们有罪的物证。只有抓住一个以上的犯罪,同时证明他们跟溃坝案有牵连,才能撬开这帮人渣的嘴。”

  只抓住一个陈凌辉是不够的。民事诉讼中规定了:孤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他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不过好在,陈凌辉的落网也给他们破案提供了两种思路:

  1同谋有可能是未成年人,而且在名湖中学上过学。

  2同谋的家属可能在码头、派出所、水库等地点上过班。就像他们推测的那样,陈凌辉是利用自己老爸的职务之便,帮助其他的同谋打了掩护。

  有了这两种思路,这次,颜蕾重点排查和案情有关的未成年,看看他们是否和溃坝案当日的负责人有关。

  只是排查了一个早上,她和爸爸都一无所获。查案再次陷入了僵局。

  颜蕾和爸爸商量起来:要不然,咱们还是换个角度考虑,从名湖中学方面入手?

  颜国华老同志正准备发表意见,忽然听到了楼底下的警声大作。

  父女两愣了愣,这种警笛声再熟悉不过——

  出事了!

  第14章 失踪

  资料库里有一块电子显示屏,正在播放着警局的最新消息:【各位市民请注意:今晨,1名10岁的儿童在xx小学门口走失,孩子走失时身穿粉色棉袄……】

  孩子走失?看到这四个大字,颜国华一下子扑到了显示屏前。

  颜蕾知道爸爸职业病犯了,就帮忙分析道:“ 一般人贩子拐卖的都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不太可能被拐卖。也许是孩子自己跑出去玩了。”

  “玩你个头,”颜国华递给她一个白眼,“早上七点半是上学的时间,要是孩子跑出去玩,也是放学的时间出去玩。”

  颜蕾愣了愣,对哦,上学的时候不好好上学,不就一下子被老师发现了吗?所以,孩子们贪玩跑丢一般都是在放学后,而不是上学前。

  新闻里还附了一张照片,是小女孩跑丢时的监控画面。

  女孩已经走到了学校大门口,又忽然回头——像是张望着什么,在监控中露出了半张脸。

  颜国华对她刚才的话感到生气,教训道:“孩子走失的报警都要启动最高级别的预案。因为孩子没有反抗能力,挣扎的话也很容易激怒歹徒。如果是小女孩的话,还要考虑到遇到变态的情况……

  对比大人来说,孩子一旦陷入危险,黄金救援时间更少。可能警方稍微耽误点时间,他们的生命就无法挽救了。

  颜国华从前遇到过这种情况:“……五年前,我负责调查一起拐卖案。歹徒逃走的时候,把孩子锁在密封的衣柜里,当我们打开衣柜的时候,已经来晚了一步……”

  就差那么十几分钟,要是他们早点想到那个藏匿地点,孩子就不会在密闭空间里发生窒息……

  这是颜国华心中永远的痛。

  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孩子父母扑在白布上的画面。

  所以他曾发过誓,以后再遇到这种绑架儿童案,绝不再耽误一分一秒!

  “爸爸,我知道错了……”

  颜蕾默,她刚才说话太大意,根本没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判断。

  颜国华老同志也顾不上生气,赶紧点开了这女孩失踪案的专栏,事实证明公安局内部的资料库就是不一样,消息更新的很快:

  1孩子是在学校门口失踪的。这所学校地处郊区,周围的监控摄像头很少。

  2根据校门口的监控显示,孩子是走到了学校门口,不知何因忽然折返了回去,接着就消失在监控范围之外。

  3根据老师同学所说,这女孩是班上的班长、家庭条件优越,不是那种给大人添乱的熊孩子。

  4事发当天学校正在进行期末考试,女孩的品学皆优,绝不会忽然放弃考试。

  5家长并没有收到任何敲诈勒索的讯息,是老师发现了孩子没有参加期末考试,才联系了家长得知孩子不见了。

  颜国华略一沉思,就打开了百度地图,看了看小学部附近的建筑:离学校一公里的地方有个棚户区、两公里的地方是市公园的开发地段,这两地都没有监控,也是警方重点摸查的地区。

  颜蕾看完了消息,第一反应是熟人作案。

  ——孩子可能听到了熟人的声音,所以才从校门口走了开来。

  但刚才挨了爸爸的一顿教训,她不敢轻易下结论,只好先请教爸爸:“爸,你觉得孩子为什么从校门口离开呢?”

  “可能是熟人作案。”亲爸的判断和她是一样的,另外:“我看了下附近的地段,四条马路都有摄像头。肯定不是女孩自己走失的,小孩不可能避过监控。”

  “这么说,要从马路上的车子开始查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