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章(1 / 2)





  香雪凑过头对陈益和道,“郎君听我细细说,前一阵子,侯爷被邀去花楼看杂戏,那表演杂戏的有两名伶人柔术了得,听说那腰肢纤细,一手便能握住,软到无骨一般。侯爷就看个新鲜,叫这两个伶人凑近一看,那眉眼真真是勾人。。。”

  陈益和眉头一皱,打断香雪道,“说后面。”

  香雪忙点了点头,接着说,“侯爷就将那两个伶人带回了府,连着几晚都与其厮混在房中,不知节制。一日,忽然就病重了,听太医说是。。是。。。气阳虚脱。”

  这香雪说的隐晦,陈益和一听哪里还不明白,祖父都这般年纪了还要连着几日玩□□,可不就气阳虚脱了。再说长兴侯爷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在房事上节制过,怕是身体早已不能负荷,如今算是真正雪上加霜。这一旦身体一垮,恐怕也就只有熬日子的份了。看来长丰书院恐怕是回不去了,陈益和十分地沮丧。

  看着陈益和渐渐难看的脸色,香雪不敢再说话,思量着,这郎君真是个重感情的,听说小时候连侯爷的面都不怎么见,这会儿就这么难过,真是个品性好的。想着想着,不免对陈益和更多了些爱慕。

  香雪哪里知道此刻的陈益和心中是为了要离开书院而惆怅,为了看不到珍姐而难过。同时,一旦家中出现了变化,恐怕他以后在嫡母的心中更加是宏哥的拦路虎,在这府中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陈益和到达西京的五日后,长兴侯没能敖得过去,就此长眠,跟他动不动就要去祠堂说说话的父亲和阿兄相见去了,而他的病因也因被放走的两个伶人而不胫而走。穷其一生,他留给人们的饭后谈资都是他后宅的那些美人们,以及他最后人生最后,这个香艳的故事。而长兴侯夫人也因伤心过度,不再管府中的纷杂事物。

  陈克松当了许多年的世子,如今他阿耶去了,他这个世子就成为了新一代的长兴侯。家中的老老小小都需要为逝去的老人守孝三年。陈克松算是要卸职丁忧,而陈益和也不能再回到长丰书院读书了,只得给沈大郎写了封长信,说了说家中的情况。

  待沈珍珍从沈大郎那里得知陈益和就此留在京中,不会再回长丰书院的时候,没心没肺的她还是偷偷地红了眼眶。小时候看到都会惊叹的美少年从此淡出了她的生活,会渐渐的走远,也许终其一生,他们都不会再有交集。沈珍珍轻轻地叹了口气,十分怅然,她只愿他以后一切都好,能在那个诺大的侯府中有一席之地,再不像她初见他时那般受人欺负。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是不是比较伤感,陈小郎君会回来的!

  ☆、匆匆三年光阴

  因陈益和遵守祖制需在家守孝三年,长丰书院是回不去了。按照新一任长兴侯陈克松的计划,长兴侯府最初是靠军功起家,必须在年轻的一辈中,还是有人能建功立业。陈益和虽然学问是好,并且这些年在扬州进益许多,但是作为长兴侯的儿子之一,他必须代替身体虚弱的宏哥,去担任武职,若是真上了战场,也算是刀剑无眼,生死有命,只能看造化了。

  时间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走着,在这不断的三年中,各个府内都发生了不少的事,咱们一一道来。

  先说说沈府吧,沈大郎在长丰书院的最后一年没有了陈益和这个好伙伴,虽觉得寂寞,但最后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顺利从长丰书院毕业,并得到了魏长丰的注意,因此又在长丰书院中留了一年,得魏公的亲自指点,自然是受益匪浅,魏公的学识为沈大郎的学习开了一扇明亮的窗,也为他日后的为人处事奠定了基础。后经魏公推荐,沈大郎入西京,投已经退休的太傅名下,准备再学一年,便下场考明经科。并且,沈大老爷代替弟弟和弟妹,在西京为大侄子择了一门好婚事,对方是六品京官之女,比沈大郎小两岁,只等沈大郎十七岁考完便可成亲。

  二郎三郎继续在萧氏族学读书,性子也比以前沉稳了许多,三郎的武艺倒是比读书好了很多,因此三郎励志以后去考武举,只是武举并不是每年都有,每三年才考一次武举,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三郎在众郎君中优异的武艺,自然也吸引了隔壁小娘子们的注意,到了这般年纪,哪个少女不怀春?而李雅柔,这个沈珍珍的同窗,恰一次看见沈三郎在练习射箭,几箭均命中把心,而沈三郎健壮的体格,和留下的汗水,无不透着浓浓的男子气概,李雅柔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才放下身段,跟沈珍珍成为好友。

  而二郎读书虽然还可以,却日渐显出画画的天赋来,特别是给沈珍珍画了一幅人物画之后,直叫沈珍珍看了就爱不释手,觉得她二兄以后必然是个大画师。

  沈珍珍已经从八岁的小姑娘长成了十一岁的少女,在大周,女郎可以成亲的年龄是十二,郎君可以成亲的年龄是十五,但是近年因为女郎家都挑得厉害,因此倒有很多富贵人家的女郎十五岁之后才出嫁的比比皆是。

  如果远看沈珍珍,感觉会是一个身材苗条,身姿修长的娘子,有着削肩细腰,肩上脖颈修长,让人不禁想要看看这个身姿婀娜的娘子到底是哪般模样。

  再一走近,从头到脸细细打量,还是少女装扮的佳人,乌发黑亮,一半披着,一半分挽了双鬟髻,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肤白胜雪,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看着更似美玉,清秀分明的眉弯弯如柳,浓密的长睫下是一双盈满水光的杏眼,高挺的鼻子下有着饱满粉嫩的双唇,真真是明艳非常的佳人。怪不得每每李雅柔总是愤愤不平地对沈珍珍抱怨说道,“看着你这张毫无脂粉就已经明艳照人的脸,我都不想去照铜镜了,真真是徒惹烦恼。”

  这几年的沈珍珍出落得自然是越来越好,成为萧氏女学中出挑的美人,惹得隔壁的小郎君们议论纷纷,但是鉴于二郎三郎和萧郎君都武力值强大,因此倒没有什么露骨的话语。萧小郎君年方十五了,也算是明白男女之间的事了。但是奇葩的是,萧小郎君是个标准的颜控,觉得见到的小娘子都是丑八怪,也就沈珍珍还成。。。。。。特别是沈珍珍总能说些有意思的,跟别的女郎不一样,因此他倒越来越喜欢沈珍珍了。

  虽然骑射功夫已经足够好,但是萧小郎君就是顶着风吹日晒,也要时不时去跑马场边偷偷地看看沈珍珍骑马,看着少女那纵马飞驰的丽影,他总能自豪地想,她的骑术好,一半可都是我的功劳。

  沈珍珍自己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萧小郎君打着比试的名义,拉着自己练射箭,还给自己做了个拇指的玉扳指。萧令楚也曾偷偷给自己送来最好的柔肤膏敷手上因为刺绣的伤口。有时候沈珍珍自己都觉得她其实是个无比自私的人,虽然她觉得萧令楚非常好,但是在一天没有尘埃落定谈及亲事,她就要坚守着自己的心。但是,她不知道自己坚硬的心还能对着萧令楚的笑脸和一片火热的心设防多久。

  沈二夫人与阿弟,李元恪的通信倒是比以前多了,沈二夫人十分关心李天翔的情况,得知她这个老实憨厚的侄子已经如了陇西李氏的族学,高兴不已。中原地区世家颇多,但是陇西李氏的家族实力也不弱,在陇西一带,说起世家李氏,那在当地人的眼中绝对是标准的贵族世家。因此,能如陇西李氏的族学,证明李天翔的确是学问不错的。进入陇西李氏的李天翔的确没有辜负家族对他的期望,倒是以一手好字先让先生和其它同窗对其刮目相看,同时也吸引到了李氏一些小娘子的注意。

  陈益和这三年在家中并没有消极应对,除了和沈大郎一直保持频繁的书信的往来以外,自己也不忘勤奋的读书练字,努力练习骑射,总之是样样也没落下,倒叫他的父亲大人倍感安慰,同时深深得惋惜陈益和不是嫡子,若是长兴侯的下一个继承人是陈益和,何愁以后长兴侯府不能壮大实力,枝繁叶茂呢?最值得陈益和欣慰的却并不是其他的,而是,他和弟弟宏哥的关系倒是亲密了许多。概因,自从世子夫人赵舒薇,荣登侯府女主人宝座之后,才真真正正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每个好听的头衔背后,都有着不易的汗水,比如她现在每天都需要操持着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哪房吵得不可开交了,哪房又谁生病了,铺子里的帐房先生可不可靠,大大小小的事全部汹涌而来,她哪里还能像以前一样时时刻刻将宏哥看着,不让他接近别人。

  而长兴侯陈克松坚持将自己的嫡子,宏哥送进族学,跟其他堂兄弟一起接受先生的教导。因此宏哥倒是跟众多堂兄弟都日渐熟悉了起来,人也变得比以前开朗多了,反而身体倒比以前好了些。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的庶兄曾是长丰书院的学子后,更加对其心生仰慕,便时常去陈益和房中请教课业。陈益和自然是尽心指导宏哥,兄弟俩的感情渐渐好了起来。

  因着陈克松这几年对陈益和的关怀渐渐多了起来,其他房的人各个都是人精,自然对陈益和的态度也十分友好。赵舒薇更是没有时间来对他横眉冷对,因此,除了香雪时不时要献身的苦恼之外,陈益和在侯府内的日子倒是真如沈珍珍的期望一般,越发好过了起来。但是对于未来,他却不那么确定了,是继续回到长丰书院完成学业?还是另谋出路?一时之间,他觉得自己的思想似乎分裂成两个小人,在不停地争吵,却谁都不能说服谁,而陷入了一种解不开的僵局。直到陈克松叫庶子来到书房,才告诉陈益和,他已经递折子上去,让陈益和入勋卫,官居从七品。概因陈益和并不是嫡子,因此他并没有资格做皇帝近身的带刀侍卫。而勋卫只能做守卫皇帝在皇城中的工作,却不会距离皇帝太近。

  守完孝的陈益和,便听从父亲大人的安排,直接入了勋卫,拿了官职,从此开始了按时应卯的生活。

  此时十五岁的陈益和,穿着飒爽的武官服,那威风凛凛的丰姿,折服了西京城上到三十,下到十岁的京城女子们,不建议心脏不好的小娘子轻易尝试见陈小郎君的举动,实在是太过激动。更有那好事的女郎们,会让女扮男装的侍女出门行走,专门侯在陈益和每日不当职,骑马回家的路上,就为送上一封信来表达那火辣辣的爱意。

  陈益和起初还看看,后来干脆直接交给陈七处理了,其中有请求结两姓之好的,有要与他一晌贪欢的,各种请求表达不一,但却都是□□裸的调戏,倒叫陈益和哭笑不得。使他不由得想到,若是沈珍珍也能像这些大胆的女郎一样爱恋自己就好了,可是细细一想,若是沈珍珍变成这般,也许自己就又不会那样喜欢她了,真真是矛盾非常。想到了沈珍珍,陈益和准备择日就约沈大郎去酒肆,问问其最近的日子过得可好,一来是表达对好友的关心,二来就自然就会得到沈珍珍最新的消息。每当他听见沈珍珍在做什么,他整个心就会觉得满满的,这陈郎君大概也是魔怔了,中毒不浅呐。

  ☆、一纸配婚令(一)

  就在陈益和守完孝的这一年,即上元五年,巩固好权利的肃宗,开始放眼于更大的全局思考。思考如何提高生产力,如何边关设防,并且进行人口迁徙等一系列与大周朝政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最后,他总结出的结论是,这些即将一步一步进行改革的措施,都与人口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促进人口增长,其实最通俗易懂的办法那就是生娃。

  恰肃宗常常听说他最最反感的世家们,是如何的拿乔,挑三拣四,挑选女婿,世家女因此被称为一女难求,肃宗十分不悦,世家的发展趋势就是渐渐没落,这帮人还这样蹦跶,世家女比皇家公主还尊贵吗?一般的小娘子家们也是挑挑拣拣各种攀比,嫌这嫌那,都是被这世家把风气带坏了。

  于是在肃宗多方的考量之下,召集骨干朝臣们一商量,这大笔一挥,一纸敕令,配婚令就被宣诏于天下了。皇帝陛下是这么说的,“我大周乃泱泱大国,女子适龄而嫁,男子适龄娶亲,特此,女郎满十二岁,郎君满十五岁的,于一年内订婚,一年半内行嫁娶之礼,否则官媒介入强行婚配。若是不从者,女子适用就近原则,择家庙或临近的道观清修,男子则迁徙去张掖建城,敕令即日起有效,有效期三年。”

  这一纸配婚令一出,可谓是引起轩然大波,天下人民都震惊了。至少在这几十年内,对配婚令是闻所未闻的。 世家们咬牙切齿地开骂道,“皇帝小儿,怎的这般欺人,管天管地,还管人嫁娶,缺德!” 即便是世家人再骂,还是得照样执行啊,本来大周的皇帝就一直在打压世家,关键是世家现在的状况早已不是一百年前的模样,这不是还听说肃宗打算重修氏族志,不好好表现能行吗?强大的世家还好,这小一些的没剩多少人的世家再惹怒了皇帝,被从氏族志上除了名,可真真是没脸去见祖宗了。

  一般官员家的人心里也是极其苦闷的,因为一直对儿女们的婚事多有期待,恨不得是殚精竭虑思量着各种利益,这可不就耽误了一拨已然可以结婚生子的郎君,娘子们。现在不得不赶鸭子上架,降低种种标准,尽快为适龄的儿女们寻一门差不多的亲事。皇帝的敕令可不是说得玩的,难道想乌纱帽不保?

  当然也有对配婚令十分高兴的,那就是一般平民人家,或是贫苦人家的适龄郎君和女郎们,可能因为村口洗个衣服,街上卖个货就看对眼了的,苦于父母一直嫌对方家境不够好而不点头的,现在再也不用太担心父母要棒打鸳鸯了。

  长兴侯府的陈益和恰是这敕令中所提的适龄郎君之一,长兴侯爷陈克松自守完孝重返朝廷之后,最近是一上朝就能被一些官员的热情所吓到,以前十分嫌弃陈益和是庶出的官员们好像也不是那么嫌弃了。不过陈克松却对陈益和的妻子人选持谨慎态度。

  赵舒薇的嫂子立刻出马,让赵舒薇找长兴侯谈联姻之事,这会时机已经成熟,赵舒薇立刻如打了鸡血般,就像陈克松说起了大哥家有待嫁庶女是陈益和妻子的绝好人选芸芸,可惜被陈克松摇头否定。

  赵舒薇是个急性子,问道,“两家联姻不好吗?我大哥家的虽是庶女,那也是十分好的女郎。”

  陈克松自从当上了长兴侯,对赵舒薇的耐心渐渐地没有以前多了,连解释都不想讲,只说,“他们不妥。”

  赵舒薇哪里肯依,不依不饶道,“你若不说出个三二一,此事别想接过,我作为嫡母能为他细细挑选,他就该给他死去的狐狸精娘烧高香了,哪里不对了,难不成他还有什么想法?”赵舒薇此话说得极为难听,陈克松先是眉头一皱,将屋门关上,看着赵舒薇那暴躁的模样,忽然眉头展开,嘲讽一笑道,“本来是想给你和你们家留点颜面的,今儿你非跟我扯开这块遮羞布,我也就直说,你觉得我会让三郎娶他杀母仇人家的女郎吗?” 陈克松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忽得刺进赵舒薇的心扉。霎时间,冷汗就冒了出来。

  “侯爷说的是什么话,我。。。我。。。我不明白。”惊慌失措的赵舒薇极力装糊涂,却那么无力。

  “少给我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么多年跟你装,我已经很累了,今儿你既然想说,咱们就说个清楚。当年夏锦是怎么死的,我清清楚楚,你们以为能瞒天过海,当我是傻子?”

  赵舒薇彻底傻眼了,完全已经了丧失了反驳自辩的能力,脑子里乱哄哄的,全是自言自语,他知道了他知道了,我该怎么办?

  陈克松看着满脸都是惊慌失措的赵舒薇,忽然就生出了几许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