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节(1 / 2)





  陆青婵放下碗缓缓站了起来,半支的窗外传来零星的一缕风,带着桃红柳绿的春日芳菲景,和山雨欲来的一片人间肃杀气。

  *

  萧恪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很深的梦里,这个梦境黏稠而无边无际,像是有很多细细的刀片割过他的周身,一点一点撕裂他的五脏六腑,让他却难从中抽身。隐约听见耳边传来陌生的声音:“皇上忧思过重,殚精竭虑……”

  这声音又慢慢地淡了,远了,只觉得睡梦中有人拿着帕子替他擦去额角的冷汗,这手细腻而温柔,病中的人,不管平日里多么顶天立地,偶尔也想贪恋这种陌生的温柔。他已经太多年没有感受到这种温暖了,他忍不住,把这只手握得紧紧的。

  宫漏沙沙,灯火葳蕤。

  萧恪缓缓睁开了眼睛,病中的乏力和燥热依然没有褪去,他感觉自己的手中握着另一只手,他微微侧过头,就看见自己的罩床边,伏着一个女人。她的手,正被自己握得紧紧的,甚至为了迁就他,她伏在自己的手臂上,睡得微微皱紧了眉心。

  萧恪的目光静静地落在陆青婵身上。

  跃动的火光落在她的脸上,她脸颊上还带着细细的绒毛,羽睫低垂,神情似乎又几分疲惫,嘴唇轻轻抿着,哪怕以这样的姿势,她都能睡得端庄安然,一看便知道是一板一眼地练过很多年的,此刻漫淡的灯下,她细腻如玉的皮肤白得近乎要发光。

  梦里那只手的主人,应该就是她吧。

  外面响起一串脚步声,鬼使神差的,萧恪又把眼睛合上。

  陆青婵缓缓睁开了眼睛,她先前一直跪坐在脚凳上,萧恪哪怕是在病中昏睡着,也牢牢握住她的手,此刻她试探着动了动手指,竟然顺利地把手抽了出来。她扶着床榻站直了身子,方才那个姿势压得半边身子都有些麻了。

  萧恪已经睡了三天了,这几年来,不管是在打仗还是登基之后在乾清宫处理政务,他常常要到三更才睡。如今哪怕睡着,他的眉心依然浅浅的皱着。陆青婵犹豫了一下,伸手把他的眉心抚平。

  有善端着托盘走了进来,正看见这一幕。陆青婵的眼睛清清宁宁地落在万岁爷身上,纤纤的指头触向了主子爷的眉心,周遭漆金绘彩殿堂倒像是陪衬,只有陆青婵带着像荼靡花似的一点白,明亮又温柔地站在罩床边上。

  他把托盘递过去,陆青婵便转身接过,在一边的绣墩上坐好。有善知道陆青婵性情好,忍不住也多说了两句:“这几日娘娘辛苦了,御茶膳坊里头灶上还有两副药,这副要是喂不进去,后头还有。”

  陆青婵抿着唇微微颔首,有善便又退了出去,陆青婵用汤匙搅拌了几次汤药,等放得凉了些,才凑得近些在脚凳上坐好,她轻声说:“皇上,喝药了。”

  她知道眼前的人并不会回答,只轻声自顾地说着:“药有些苦,不过良药苦口,皇上喝了自然药到病除。”这般宁静说话的模样,倒像极了哄劝孩子一样。

  汤匙送到皇帝嘴边,没料到萧恪竟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幽静的眼睛,像是一片潭水,倒映着陆青婵的眼睛。

  陆青婵的手微微一抖,汤药便洒了两滴,她忙抽出帕子去擦,没料到手指还没碰到萧恪的衣服,萧恪便握住了她的手,皇帝的手依然热而有力,陆青婵的手是微冷的。萧恪开口说了第一句话:“怎么这么凉?”

  他好几日没有开口,嗓子有几分低哑。陆青婵轻声回他:“皇上,妾不冷。”

  萧恪坐起来,陆青婵替他在背后放了两个软枕让他坐好,然后把汤药端了过来,汤药温度正好,没有放冷,萧恪接过来一饮而尽。他本就不喜欢食甜食,喝了药就把碗放在了托盘上。却没料到陆青婵又端来一个放着果脯蜜饯的珐琅彩小碟儿,示意他挑一个压一压苦味。

  萧恪本想摆了摆手说不用了,陆青婵轻声说:“您吃个试试,总比嘴里一直苦着强。”这话软绵绵的,像是一团软软的棉花,没有什么力道,可鬼使神差地,萧恪就伸出了手,挑了一个咬在唇齿间,果然口舌生津,那股子涩苦的味道皆被压住了。

  就这么三言两语间,外头的人听见屋里声音,立刻一窝蜂地涌进来,见萧恪醒了,人人脸上都是欢喜的笑意,有善跪在萧恪的床前止不住地磕头:“主子爷可算醒了,不妄娘娘三天三夜,衣不解带地侍疾。”

  萧恪把目光落在陆青婵身上,她垂着眼没有看他,掌心的手指纤纤的,像是一块怎么样都捂不暖的玉,他把陆青婵的手松开,叫了一声方朔,方朔忙走上前,萧恪指着陆青婵说:“你送她回去。”

  陆青婵顺从地站了起来,走了两步,能清晰地感受到一束目光落在她背后,这目光很平静,可却从始至终黏在她的背上,没有移动半分。

  太医很快就来了,杨耀珍跪在罩床边给萧恪诊脉,他诊好脉之后才说:“主子这一遭当真是凶险了,身子里的沉疴一起发作了出来,如今熬过了,也算是最凶险的日子闯过来了,等臣给皇上再开两贴药,日后好生安养着,今年也就熬过了。多亏了娘娘这几天耐心服侍,一碗药要喂小半个时辰。”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帕子擦去额头上的冷汗,“昨日是最凶险的,把瑾太妃都惊动了,却被娘娘给阻了,您是没瞧见啊,娘娘说话像钉子似的……”

  陆青婵,孤零零的三个字,咀嚼在他的唇齿间,竟然带着几分余韵悠长的芬芳来,那样一个比娇花还要柔弱的女人,脂粉堆成的柔旎温软,竟然还有这样的胆量。

  萧恪平声说:“你细说说,是怎样一个情形。”他顿了顿,又淡淡的补充道,“朕要听实话!”

  杨耀珍本就是大着胆子和皇上说话,如今没料到皇上竟然对这件事上心,只得继续说:“皇上病历都由太医院和内务府封存着,不知道怎么就有风声传了出去。瑾太妃来的时候,正赶上御茶膳坊送药,当即就被拦了。瑾太妃要进来,没料到娘娘从里头走了出来,请瑾太妃回去。太妃不肯,说要亲眼瞧瞧才放心。没料到娘娘……娘娘……”他咬了咬牙,狠下心说:“娘娘把天子六玺请了出来,说这是皇上的旨意。”

  开了这个头,后面的话也就说得更顺畅:“送走了瑾太妃,前后也不过大半个时辰的事,吏部尚书季安季大人亲自来到弘德殿,说有紧急地政务要请皇上过目,说就算不见皇上,也非要看皇上的亲笔批红,奏本都递到了条桌上,是……是娘娘批的红。”

  宫漏沙沙作响,杨耀珍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没想到皇上竟然笑了一声:“好啊。好一个陆青婵,吃了熊心豹子胆!”这些字眼似乎是带着杀气说的,可皇上的口吻却听不出喜怒,宫里头伺候的日子久了,怕的不是皇帝震怒,反而每当皇帝似笑非笑地挑起眉毛的时候,才正是底下的奴才们最胆战心惊的时候。

  可杨耀珍想起来陆青婵立在春风里的模样,忍不住又小声申辩两声:“非常时期非常之法,还请皇上宽恕娘娘这回……”

  萧恪似乎比杨耀珍预料的更加平静,他说了句朕知道了,就让杨耀珍跪安退下,弘德殿里静静的,萧恪的目光就落在了那个黄花梨木长条桌案和桌案上的绿釉雁颈灯上头。陆青婵就坐在这,由这一盏灯打亮,写的批红。

  他批折子用的是文徴明的行草,陆青婵会这个笔体他并不觉得奇怪。那还是一起上太学的时候,有一回萧让被刘汝宁罚抄四书,第二天他就拿来一叠写好的宣纸,上头端端正正地写满了楷书,清隽而灵秀,不像是萧让的笔体,有一同念书的皇子问他,萧让满不在乎地说:“这是别人替我写的。”

  能替他抄书还不惊动毓贵妃的,约么也只有陆青婵了。

  那一天,坐在最后一排素来少言寡语的萧恪,在下学之后去了景阳宫,景阳宫是一座比较荒僻的藏书楼,他从里头找到了文徴明的碑帖。

  文徴明的字,一练就是好几年,哪怕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偶尔有空,他也会练两页,像是成了什么习惯一般。萧恪心里也觉得有几分奇怪,明明早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竟还能让他恍惚觉得,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

  想到原本只替萧让抄书的陆青婵,如今也替他写了这么一回字儿,萧恪脑子里第一反应竟然不是生气,而是有那么一二分的欢喜。不过他很快又抑制住了,缓缓抿平了嘴角。

  他不知道陆青婵的朱批写了什么,不过既然能骗过季安,那他也并没有放心不下。天色已经露出了些许的晴好,萧恪在心里念了陆青婵的名字,没料到庆节却问:“娘娘刚走不久,皇上可要把娘娘叫来?”

  萧恪这才发觉,自己竟不由自主地念出了声。

  “让她歇着吧,歇好了再来见朕。”

  作者有话要说:  我现在在努力存稿,我写文章很慢的,从早写到深夜十二点,也只能磨出5000字来。有时候查资料顺大纲,写文的手速就更慢了。

  但是我想入v当天更个两万字挑战一下我自己哈哈哈。

  第17章 小叶朴(二)

  从弘德殿里走出来,杨耀珍出了一脑门子的汗,他正好迎上送完陆青婵回来的方朔,忍不住哭丧着脸:“方公公,皇上方才问我昨天的事,我只得照说了,如今可该怎么是好?”

  瞒的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皇上不会受蒙蔽,今日不说萧恪也有的是法子知道。方朔原本也明白,根本就骗不过皇上,这件事陆青婵一定也明白,他摇了摇头:“您先回去吧,这事儿得看皇上的意思啊。”

  方朔走进弘德殿的时候,殿里已经恢复原本的宁静,除了在里头侍候的奴才们,其余的人都已经退了出去,方朔给萧恪行了一礼:“娘娘已经回去歇下了。”

  萧恪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个陆青婵方才端过的珐琅彩小碟儿上:“昨天,她动用了六玺,替朕写了批红?”

  这话从萧恪的口中说出来,他的语气十分平淡,哪怕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方朔却抑制不住地打起了鼓,他撩起衣袍跪得端正:“回皇上,天子有六玺,娘娘拿的是其中的皇帝信玺。昨日瑾太妃和季大人来得匆忙,咱们弘德殿里没人能招架,只有娘娘在这时候能说两句话,娘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