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更新知识去适应新的变化





  更新知识去适应新的变化

  大学毕业了,拿到文凭,但生活才刚刚开始。以前的考试全是模拟,真正的考试在你们离开大学才开始。在生活中、工作中,你碰到的是每天的考试,而这些考试是实战的考试。你们今天披上的衣服,拿到的文凭,我告诉大家,这可能都是假的,真正的是从明天开始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你才进入考场,真正进入人生的考场、社会的考场。

  第二个给大家的建议是忘掉你所学到的知识,从明天开始。以前也有人到我们公司来应聘,我经常问他:“你最强的是什么?”他们经常说,我最强的是这个,是那个。忘掉它?这怎么可能忘掉呢?假如你忘掉了,能够忘掉的东西一定不是你的,你忘不掉的才是你自己的东西。我是学英文专业的,那是我怎么忘也忘不掉的东西,那是我自己的。而我记不住那些sin、cos,那不是我的,忘掉就忘掉了。如果你没忘掉这些东西,这些永远是知识。

  在社会上,不要跟人家去比谁更聪明,不要跟人家比谁更能算,是要比谁更能学习,更能欣赏别人。我自己尽管长得不好,但全世界长成我这样的人也不少。我觉得如果你毕业于名牌大学,请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身边的人,假如你毕业于一个非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你自己,你只有给自己温暖,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你才能在社会的考场上活下去。所以说,以后你们学习的机会很多。

  但我再给大家一个建议——永远在最忙的时候去学习。最近,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公司把自己的高管送出去读书,我问他们为什么去读书,他们说:因为我们现在生意不好,闲着也是闲着,去读读书吧。还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福利。读书的时间是一定挤得出来的,最忙的人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你在自己最忙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学习。

  ——摘自《马云在北大国际mba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马云说,拿到了学位还要学会忘记它。学位拿到了,只是生活考试的开始。大多数人对青少年的最佳成才之路,形成了一个相当一致的“共识”,即按部就班地从小学直至博士后,这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这条路虽说仍然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所钦羡和景慕,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并非成才的唯一道路。

  学校的各种考试已经过去,毕业后面临的社会答卷,那不是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而是真真正正地要做出业绩。“学无止境”,知识永远是学不完的,如马云所说,忘掉你所学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并且永远在最忙的时候去学习。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归零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要求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的业绩,要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变化。归零心态的本质就是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实现价值的增长。

  亚洲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嘉诚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导致他离开学校,失去了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他只好通过购买、交换旧书完成自学,养成“抢知识”的习惯和“不择细流”的阅读口味。

  李嘉诚之所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是因为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的好奇并不是率性的,而是认真预先设定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然后像搜索引擎般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

  熟悉李嘉诚的人都知道,除了小说,李嘉诚遍读各公司年报到科技、历史、宗教等各类书籍。就是常伴他身边的那些人也会时常惊讶于他的思维的灵活、观点的新鲜。比如,在谈及经济形势时,他会随口说出“22个阿拉伯国家的gdp总和还超不过西班牙”这样别人不太留意的细节,而有时在谈及某行业的专业问题,他能像一个专家般侃侃而谈。

  不断更新知识使李嘉诚成为一个东西文化结合体:像西方饱受职业训练的经理人一样重视数据、依靠组织和制衡的管理法则,也像外国商人一样发自内心地乐于迎接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有着东方的谨慎谦虚,始终坚持东方企业家关心、重视员工长远前途的传统。

  成为亚洲首富之后的李嘉诚仍然在投资自己的大脑。学习是管理者最有价值的投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这样说过:我们站在一个重要时代的门口,一个变化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学习力,思想通、想法融,行动才能一致,这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根基。

  生命不止,求知不断,只有投资于学习,将大脑充实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