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1 / 2)





  皇帝大发雷霆,召集士兵,势要踏平蜀中。

  可是由于地形复杂,气候不适应等等原因,战争的进程非常不顺利。十万大军,整整历时三年,期间还死了一位主帅,才艰难的打赢了这场战争。

  十万大军也只回来了三万,皇帝在征西大将军带兵返回之前,就赏下大笔钱粮,下令就地遣返普通士兵,让他们回乡种地。

  事实上五年的时间,除了蜀中这种局部地区还在打仗,国内早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了。

  所以三万大军出现在京城外,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征西大将军穆滨城,带领自己的一干亲兵副将,奉命驻扎在离京城十里的郊外。

  明天早晨,穆滨城只能带领十几个副将参军上金殿面圣。

  吃过晚饭之后,这位年轻的大将军穆滨城,脱去甲胄,穿着一件宽松的棉袍。他坐在书桌前,迎着温柔的烛光,在看一本书。

  如果这里不是军营,如果忽略他太过锋利的目光,一定会将他看做满腹经论的书生。

  穆滨城从就小生得面如冠玉,一直是被他父亲的那些兄弟们喜爱的对象,也是同龄伙伴嘲笑的对象。

  长辈们都说他长得像母亲,那位似乎是被父亲抢来的贵族女子。可是穆滨城知道,自己的父母感情深厚,并不如外人想象那般勉强。

  每当他父亲出征的时候,母亲都会在家里苦苦的等待。

  而且母亲回忆起往昔岁月时,并无怀恋之意。并且告诉幼年的穆滨城,“是你爹将我救出了牢笼。他让我不用嫁给一个猥琐的病秧子,他可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父亲也很喜爱自己似乎过于娇柔的妻子,处处向人炫耀妻子教他读书识字。所以他在教导穆滨城的时候,也很注重他的文化修养。

  从二十几年前,当今皇帝起兵以来,穆滨城的父亲穆荣就跟随着他。可是穆荣私下对穆滨城说,“当初跟着今上出来的人,能活到现在,位置坐的最高的人,也就是你老子我。后面来的人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果不是你娘教我读书识字,那有我的今天。”

  五年前皇帝打败了盘踞江南的夙敌,终于一统天下。大封功臣,穆荣获封护国公。

  到了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可是就在那年,穆滨城的母亲却生病去世了。

  穆滨城当时十六岁。

  护国公丧妻之后,意志消沉,除了将自己的儿子丢到军队中历练,就一直称病在家。

  可是这短短五年的时间,一共四位国公,除了护国公称病躲过一劫。其余三位,一位以造反的名义满门抄斩,一位跟造反的这位有大量书信往来,被连累发配边疆。还有一位,就是死在蜀中的第一位征西大将军。

  起初穆滨城在他的手底下做一个偏将,可是到蜀中后的第三个月,在一场双方正面冲突的大战中,主帅被流矢刺中,有加之瘴气入体,五天后死于中军帐中。

  敌军还在持续的进攻,当时场面一片混乱。十万人的军队,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串。敌军轻而易举的就收获了大量的头颅。

  就在战局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是穆滨城出手力挽狂澜。

  首先他没有乱,其次也是敌人犯了穷寇莫追的兵家大忌。穆滨城带领自己手下的五千人,埋伏在两座相对的山丘上,伏击了一股追击己方士兵的三千名敌军。

  一场胜利的刺激,穆滨城开始收拢人马,终于将只剩下五万人的军队聚集起来。

  明明还很年轻的小将军,却已经具备了主帅的气质,他非常的沉稳,也能够适时的找准时机。

  消息传到京城,皇帝力排众议,封当时只有十八岁的穆滨城为新的征西大将军。

  穆滨城没有辜负皇帝的赏识,一步一步将敌人逼向了末路。

  最后,穆滨城攻破蓉城,号称蜀王的叛军首领率众而逃,被围困在容城西边百里外的一座山丘之上。

  穆滨城毅然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方才熄灭。

  战争却是在山火绵延的一刻钟之后,就结束了。

  有十数人慌忙逃下山来,向穆滨城献上蜀王的头颅,乞求穆滨城饶他们一命。

  在撩人的火光照耀中,三年来一直冷着脸的穆滨城露出久违的笑容,一把从亲兵的手里,抓过那颗血淋淋头颅的发髻,跳上一块裸/露的岩石,将那颗头颅举起来,对着底下所有的士兵高呼道,“敌酋授首,此战告捷。”

  “敌酋授首,此战告捷。”

  “此战告捷。”

  “此战告捷,………”

  狂喜的笑容,最先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山呼海啸的声音直上云霄。

  所有的士兵都仰望着穆滨城,就算离得太远,也许看不清他的样貌,但是士兵们都仰望着他,这一刻穆滨城就仿佛是他们的神,穆滨城身后有熊熊烈火发出的光芒,那就是他的神光。

  从此之后穆滨城战神/的名号就开始流传出去。

  但是到后来,士兵们呼喊心中复杂的情绪。话语在此时此刻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战胜的喜悦,思乡的情绪,劫后余生的惘然……

  种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无法述说,只剩下嘶吼,一场集体的情感宣泄。

  穆滨城跟他们一起嘶喊,喊哑了自己的声音。

  统帅千军万马,振臂高呼,少年意气,如此种种,仿佛是一场不可追忆的梦境。

  而现在,穆滨城借着一盏烛灯看书,穿着细棉布的衣衫,洗过的乌黑的头发,湿润的垂在背后。

  短短一个月的时光,那些由他亲手创造的战绩,好像已经染上了斑驳的痕迹,变成了昔日荣光。

  京城的消息虽然滞后,但还是会一直传到穆滨城的耳朵里。听到那些功臣们的下场,却实让穆滨城感到一丝兔死狐悲。

  但当时,战胜敌人胜利才是第一要务,其他事情都被他压在了心底。

  直到战胜之后,皇帝的圣旨快马加鞭送到他手里,允许他带一千护卫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