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0节(1 / 2)





  不一会儿,婆媳两个就把小灰灰打理干净了,韩小月也边抱着儿子给他喂奶, 边跟赵大娘聊着天儿。

  “娘!过几天我就开学了,估计会挺忙,没多少时间带小灰灰了,你一个人能忙的过来吗?要不请个人回来帮忙吧?”

  赵大娘一边收拾刚收回来的衣服尿布,一边反驳道:“请人?请什么人?就带个孩子,啥活也不干,有什么忙不过来的?”

  韩小月也知道现在的人,特别是赵大娘这样的,根本没有请保姆的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旧社会的地主老财,才要人伺候呢。

  只好温柔贴心地跟她说着心里话:“娘!不是你干不干得过来的事儿,您看你一个人又要出门买菜,洗衣做饭,打理家务,还要看着个离不开手的奶娃娃,多累呀,我和铁牛把你们接过来,是因为我们现在赚钱了,想让你们跟着过来过好日子,享福的,爹那边还好,他那是过去管人管钱的,累不着,他自己也高兴,可家里这些事儿,又琐碎又费精力,我一天能回来喂几次奶,还得掐着点儿赶回去,根本就干不了啥活儿。”

  韩小月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已经吃饱睡着的小灰灰放到炕上,转过头就窝到赵大娘的怀里,晃悠着她的手,不让她反驳,继续劝说:“娘,我知道这些活你都能干下来,您多能干呐,整个大队都没几个人比得上,可把家里的活都丢给您,我这不是心疼嘛!再说我们家现在咋说也开了个厂,每个月几百几千的,赚的也不少了,请保姆也花不了多少钱,我们家这情况又不是负担不起,没得抠搜的省那几个钱,把娘您给累着了,我们大老远的把您和爹弄到北京来,可是让你们来过好日子的,你看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您可得好好保养身体,我们请个保姆,以后家里打扫卫生,做饭,洗尿戒子这些活就交给她,您就看着小灰灰就行,孩子还是得给您看着,别人我可不放心。”

  赵大娘听到儿媳妇在一席贴心贴肺的话,那是从心里都往外透着愉悦,脸上的笑容爬上去了就没下来过。

  轻经的拍了拍韩小月子的手,“好,好!都听你的!都听你的还不成吗?你呀,这小嘴儿就是甜,这些话说的我咋就这么高兴呢?”

  “娘~!人家这是孝顺您那,可不兴笑话我,啊!”

  “哎呦,你呀你!都两个孩子的妈了,怎么还这么爱撒娇呢。”

  ……

  第二天,赵铁牛就找了一个40多岁的大婶儿在家里帮忙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赵大娘就闲了下来,天气好的时候还能带着孩子出去溜溜达一圈儿,或者去干休所那边晃荡一下。

  家里的事儿安排妥当了,韩小月也投重新投入了学习中去。

  家里砖窑厂的生意越来越好,赵老爹和赵铁牛也越来越忙了。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不知不觉,小灰灰也已经上托儿所了。

  韩小月自从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留校当了老师,除了上课,就是翻译各种专业书籍。

  而且前一阵子跟着教授去美国交流学习的时候,顺便把姥爷存在美国银行保险箱里的东西取了回来。

  除了钱以外,还有不少古董黄金,以前惦记那些黄金,古董和钱,现在却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些医书、先辈的行医手杂和各种秘方。

  韩小月现在并不缺钱用,她平时吃穿用虽然不俗,可这些又不是什么奢侈品,她自己就能供得上,她当老师有工资,还有翻译出书的钱,供应她自己的生活绰绰有余。

  而且赵铁牛现在厂子做大了,不止又收购了水泥厂,而且还掺和了一脚房地产,韩小月现在就算啥也不干,也是个富太太了。

  不缺钱的韩小月就把1万美金换成了人民币,拿去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了。

  就连后世都有很多读不起书的学生,更别说现在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城里还稍微好点儿,毕竟厂里招工都是要看学历的,家里也没有那么多活需要半大孩子干的,都会把孩子送去读个小学,初中啥的,农村就困难多了,有很多成绩优秀的,都因为家庭条件,被迫缀学了。

  特别是女孩子,哪怕她们有了学习的机会,成绩也不错,也往往会因为哥哥娶媳妇儿,弟弟上学,这样那样的事儿,而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只能在家干几年活,然后嫁人,无法享受教育,开阔眼界,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学考上不容易,还有补贴,都能坚持读下去,基本没有中途退学的,这些情况还是韩小月在小悠悠他们初中了解到的呢!

  一开始只是资助几个小悠悠的初中的同学,后来接触多了,她也没法一个个的亲力亲为的了解去。

  耽误了不少时间,才想到这些学生的情况还是老师们最了解,就直接去各个中小学找校长老师了解情况。

  然后她就只负责出钱,后续工作都交给了学校领导和那些负责的老师们。

  因为这些接触,韩小月认识了不少这个年代那些真正有师德又负责任的老师。

  他们身上都有这个年代特有的时代印记,爱党爱国,尽职敬业,勤勉负责,是一群非常可爱可敬的人。

  韩小月想把这项能帮助孩子改变未来的事业,长久的做下去,就把手里的钱拿去股市转了一圈,才投资了几个后是知名的大企业,准备把这些钻老天爷空子得到的钱都拿去成立一个基金会,全部用来做慈善。

  这么一大笔钱,每年光是红利就十好几万,韩小月却眉头都没皱一下,就拿去做慈善了,果然不是自己的钱,捐出去了,心里头踏实多了,还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花起来自在。

  知道媳妇儿把姥爷留给她的钱都拿去做慈善了,赵铁牛既不舍又佩服,想了好多天,他还是决定每年也拿出5%的利润跟媳妇儿一起做善事。

  赵铁牛在家里宣布这个决定以后,不仅媳妇,闺女双眼发亮,崇拜的看着他,就连爹娘也为他的决定骄傲不已。

  刚穿越的时候,韩小月非常庆幸,姥爷给原身留了钱,留了东西,理所应当的觉得原身的东西就是她自己的了,花用起来一点儿没有心理负担。

  可在这个年代该久了,韩小月,相当于被回炉重造了一番,不管是学识见解,爱国思想,还是个人品德都比上辈子拔高了不少,对姥爷留下来的东西也改变了处置方式。

  除了钱拿去做慈善,姥爷留下来的黄金和古董韩小月欣赏了一番,就收起来了,把那些医书,行医笔记,和秘方一起收拾整理,汇成了一部王氏医药,直接出版公开了。

  这些是王家人行医几代人的心血,不应该被埋没了。

  处理完这些,韩小月终于松了口气,这些东西她惦记了多少年,这样处理,反而心安。

  韩小月是心安了,可是跟媳妇儿一起做善事的赵铁牛,现在却惦记起了老家。

  他现在也算是小有成就了,对陌生人的舍得拿钱给予帮助,就家乡却还没什么贡献,实在说不过去。

  他准备回老家看看有什么需要他的地方,让他也为家乡做点贡献,以他现在的成就怎么也算衣锦还乡了。

  而且跟着媳妇儿去股市转了一圈儿,他现在的身价翻了十几倍,比他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还要多,要不是被媳妇儿拖去看了好些炒股破产,家破人亡的,都不能把他暴富的股市里拽出来。

  可等他那被金钱迷了的心智,清醒过来,被惊得一身冷汗,这样刺激的行业还是不适合他这样的老农民,还是开他的厂,盖他的房子比较踏实。

  去年大哥盖新房子的时候,赵铁牛也寄钱了回家,不仅赞助了两个哥哥盖房子,还让大哥把他的也一起盖了,虽然不知道房子盖的咋样,可怎么说也宽敞够住了。

  跟外面的日新月异比起来,老家的变化也不小。

  赵铁牛开着车,到了农场后面,村子里自己修的那条路上。

  一家人看着外面熟悉的景色,韩小月和赵大娘急忙招呼着开慢点儿,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村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