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一章肺腑之言(二)





  “殿下误会了,下官非蝇营狗苟之徒,殿下您也不是贪功之人。”

  赵文振明显有些挣扎,沉吟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声线低沉地开了口。

  “那你这是……”

  这一见赵文振脸上的神情明显不太对劲,李恪自不免又是一愣。

  “尔等全都退下。”

  赵文振并未急着开口言事,而是一挥手,冲着随侍在侧的赵英等人吩咐了一句道。

  “诺。”

  赵府的规矩还是挺严的,值此赵文振有令之际,赵英等人自是不敢稍有违逆,齐齐应诺之余,全都就此退出了房去。

  “殿下莫怪赵某谨慎。实是事关性命,不得不尔,这么说罢,今日之言。出某之口,只入君之耳,出了这么门,就请恕赵某不认了。”

  待得众人都退将出去之后,赵文振这才满脸凝重之色地来了个事先声明。

  “文振兄有话还请直言,小王听着便是了。”

  见得赵文振不像是在说笑的样子,李恪的脸色顿时也跟着凝重了起来。

  “那好,请恕下官问得直白了。不知殿下之志何在?”

  在赵文振看来,李恪的人品还是有保障的,当然了,更主要的是此时室内只有他俩二人独处,赵文振真就不怎么担心自己的所言会被泄露出去。

  “这……”

  一听赵文振这般问法,李恪顿时再度愣住了,没旁的,只因他还真就没太考虑过将来之事——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稳一事,李恪自然是都看在了眼中的,问题是太宗明显是要以李泰来取代之,故而,他并不以为自己能有大位之份,当然了,私下里的期盼之心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多罢了。

  “还请殿下明言则个。”

  赵文振显然不打算给李恪含糊其辞的机会,紧着便逼问了一句道。

  “某只想为父皇分忧,得一贤王之名足矣。”

  面对着赵文振那炯然的眼神之逼视,李恪的心神显然有些乱,迟疑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咬着牙道出了心志。

  “此,取死之道也!”

  原本的时空中,李恪就是这么干的,贤名倒是传遍天下了,可结果呢。李治那厮一登基,就密令长孙无忌设谋干掉了李恪,然后再假惺惺地大哭上一场,将过错全都推到了长孙无忌的身上,这一点,赵文振自然是心中有数得很,也并不感到奇怪,无他,天子之道本来就是无情之道,父子相残之事多了去了,更遑论是比纸厚不到哪去的兄弟之情,在大位的稳固面前。压根儿就不值一提。

  “啊,这……”

  赵文振这般说法一出,李恪浑身的寒毛顿时便倒竖了起来。

  “有何可奇怪的,太子顽劣,行事乖张,形象又差,毫无人君之气象,被废是早晚之事,若不然,殿下以为陛下独宠魏王何意哉?”

  赵文振根本没管李恪心情到底如何,随口便道破了太宗的真实心思之所在。

  “四弟他……”

  一想到魏王李泰一贯以来的跋扈,李恪的脸色可就不免有些不好相看了起来。

  “魏王殿下小聪明尔。看似伶俐,实则目中无人,兄弟辈若是愚鲁还好,倘若稍有贤名,必死无葬身之地也,更遑论殿下还是兄长,但消是其继位,第一个要除掉的人便是殿下无疑!”

  未来的历史趋势如何演化一事。赵文振心中自然是有若明镜般地清楚着,然则事涉自身的核心机密,他自是不可能跟李恪实说了去的。

  “小王、小王……”

  赵文振这话听着便令李恪毛骨悚然,可偏偏他却是怎么也找不到辩解的理由,概因他很清楚李泰那厮的为人,一旦此獠登上了帝位,真就有着九成的可能会干出弑兄杀弟之勾当来。

  “殿下聪慧过人,应是知晓接下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就请恕下官言尽于此了。”

  夺嫡之争实在是太过惨烈了些,赵文振可不以为自己是穿越者便真能逆天改命,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之所以肯劝谏李恪一番。那也只是看在李恪对自己多有帮衬的份上罢了,至于李恪究竟打算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么,那赵文振可就不打算多管了,至少目前他是不准备插手其间的。

  “多谢文振兄坦诚相告。小王,呼……,小王心乱矣,就先告辞了。”

  李恪无疑是个聪明人。只一听便知赵文振完全无意参与夺嫡之争,心下里难免有些微微的失落,可更多的则是对将来的恐惧,心烦意乱之下,自是无心再在此处多呆,也就只丢下了句场面话,便即脚步蹒跚地就此离去了……

  “下官见过魏大人。”

  时光匆匆,一转眼,三天的修整时间已过,十二月二十一日,一大早地,赵文振便赶到了门下省,在办完了入职手续之后,紧着便去了顶头上司魏征的办公室。

  “哟,是文振来啦,坐。”

  魏征正捧着份卷宗审核着呢。这一见来的是赵文振,登时便和煦地笑了起来。

  “谢大人赐座。”

  对魏征这位父执,赵文振一向是尊敬得很,此时自然也不例外。

  “嗯,文振既已入职,那老夫可就不客气地差遣上了,此处有几份大理寺转呈过来的案宗,文振且拿去先审审。有什么看法的话,回头再议好了。”

  这一见赵文振浑然没半点少年得志的张狂之色,魏征当即便嘉许地点了点头,可也没太多的废话,径直便给赵文振布置了个任务。

  “诺。”

  黄门侍郎说起来是门下省侍中的副手,有着参知政事的权力,可在贞观年间其实不过只是虚职罢了,并没多大的实权,也没有具体的分管部门,主要的工作安排都是由侍中来指派,真没啥挑肥拣瘦的权力,对此,赵文振自是早就已心知肚明了的,自然不会介意魏征的任务安排。

  “嗯,那就先这样罢,有甚不明之处,可直接来问老夫。”

  门下省事多,身为两大侍中之一,魏征根本不得清闲,该交待的既是已交待完毕,他自是不会再多留赵文振,也就只随口说了一句,便即将赵文振打发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