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3节(2 / 2)


  崔福朝她摆摆手,说道:“知道了。”

  打发她走了,崔福把马车赶进院里,先去找崔世君回话,彼时崔世君正在日头底下看书,阿杏坐在她身边打络子,崔世君看到崔福进来了,合上书,说道:“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当?”

  “一切都好。”崔福应了一声。

  院子里没有旁人,崔世君问道:“老侯爷在山上也都好?”

  “我到的时候,老侯爷刚做完功课,听说我是来送年菜的,当即叫我拿给他过目。“崔福说道。

  崔世君问道:“老侯爷说甚么了?”

  崔福回道:“老侯爷问了是甚么陷儿的丸子,还叫火华拿给他尝了。”

  听他说起经过,崔世君嗔道:“大冬日的吃冷菜,最伤脾胃,你和火华如何不劝着老侯爷?”

  崔福笑道:“姑娘还不知老侯爷的脾气么,火华劝了,他不肯听,那火华就不敢再劝了。”

  崔世君无奈,他那脾气,也不知何时才能改好。

  想了一下,崔世君问道:“我炸的素菜丸子可曾合老侯爷的口味。”

  崔福朝着他家姑娘看了一眼,不吭声。崔世君只看他的神情,抿嘴一笑,说道:“不用说,想必是不合老侯爷的口味了?”

  崔福老老实实的说道:“老侯爷说丸子的滋味寻常,不过我看他老人家吃了不少哩。”

  崔世君被他逗笑了,崔福看着她,想起一事,又道:“我听火华说,老侯爷今年兴许是不打算下山回府过年呢。”

  因着此事,莫婉这个宁国侯夫人还被人笑话呢,好在她怀着身孕,不常到各府串门,这些闲言碎语进不到她的耳朵里,崔世君问起笑容,问道:“有没有跟他打听是何何缘故?”

  “火华那小子不肯说实话,我见问不出来,便没再问了。”崔福说道。

  崔世君笑着说道:“宁国府□□出来的下人,有几个是嘴不严实的?罢了,这事咱们管不着,横竖老侯爷任性起来,又不是第一回 了。”

  崔福把在山上的情形事无巨细的交待给崔世君,最后,他把手里的方胜拿出来,说道:“这是老侯爷叫我带给姑娘的。”

  崔世君接过来,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就只是一个方胜,并无特别之处,她拆开一看,竟是一张白纸,甚么也没写。

  阿杏凑过来,说道:“纸上一个字都没写,老侯爷这是打得甚么哑谜呢?”

  崔世君看着这张白纸,不禁露出一笑,重新叠成方胜,又随手夹在书页里。

  阿杏迷惑的望着她家姑娘,她看姑娘的样子,像是已经看出老侯爷的意思似的,她扭头望着崔福,问道:“福叔,老侯爷为何要送给咱们姑娘一张白纸呢?”

  崔世君笑眯眯的,一句话也不肯,崔福看了直摇头,看来只有她们家姑娘能看懂老侯爷要说的话呢。

  第83章

  没过两日, 就到了除夕,崔家拜祭祖先,阖家同贺新春,吃过年夜饭,家人们聚在一起围炉夜话,徐氏甚至还叫了崔福家的陪着一起抹骨牌, 崔世君也上去抹了两圈,不过她手气不佳, 连输几把, 这且不必一一细提。

  只说到了正月初二,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归宁, 崔世柔隔得近, 吃过早饭就携着夏小清来了,另一个女婿毕远文住得远,料想还得半日才能到。

  果然,将近中午时,毕远文赶着骡车来了,他除了带来不少年礼,另送来喜信,原来, 崔世雅已于昨日添下一个五斤六两的小哥儿。

  家人听了这好消息, 不禁都喜出望外, 崔世君细细询问起崔世雅生产时的情形, 那毕远文说道:“她除夕夜里就发作了, 也是怪我粗心,竟一直没发觉,叫她生生忍了一整晚,到了初一早上,世雅方才叫我喊人,稳婆来过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小哥儿就落了地。”

  毕远文已经是第二回 当爹,不过说到这新生的小哥儿,脸上仍旧喜气洋洋,惹得夏小清羡慕的眼都红了,恨不得马上也能抱上儿子。

  崔世君听他说这一胎生得顺遂,崔世雅母子均安,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当即叫来徐氏,叫她预备东西,到时洗三时好去探望妹妹。

  说来,崔世雅这两个小哥儿,一个生在正月十五,一个生在正月初一,都是好记的日子,毕远文说了,小哥儿的乳名已有了,随他哥哥,就叫初一。

  “世雅添了小哥儿这喜事,还不曾告诉老姑姑呢,你随我去亲口跟她老人家说。”崔世君对毕远文说道。

  毕远文自无不可,去的半路上,毕远文听说老姑姑的身子又不大好,原是除夕那日夜里,老姑姑略睡得晚了,次日,便气虚胸闷,连坐起身都有些难了。

  进了里屋,躺在床上的崔老姑姑听到动静,她睁开眼看到是毕远文,虚弱的声音说道:“远文来了。”

  毕远文上回见到崔老姑姑,是在她的寿辰上,那时她老人家精神尚且还好,如今只隔了半个月,竟判若两人。

  他上前磕了头,先恭贺新禧,随后笑着说道:“老姑姑,世雅生了,是个小哥儿,你老人家又多了一个重孙。”

  老姑姑得知崔世雅已经生了,原本暗淡的眼神一亮,说道:“真的?世雅呢,她好不好?”

  毕远文说道:“她和小哥儿都很好,等她出了月子,我送她来看你老人家。”

  崔老姑姑十分欣慰,她老人家活了一辈子,盼望的无非是子孙们平安如意,她转头望着崔世君,说道:“过两日,带着你太太和安哥儿去看看世雅和小哥儿。”

  “好,记着呢。”崔世君笑着回道。

  老姑姑说了半日话,早就乏了,崔世君不许她再伤神,只叫毕远文去找夏小清说话,她则独自守在老姑姑身旁。

  又过了两日,新生的小哥儿洗三,崔世君和徐氏等人前往毕家去贺喜,崔世柔她因身子重了,走不得远路,夏小清则需留在家里照顾她,于是只托她们带了贺礼,人却没来。

  她们一行人到的时候,毕母带着媳妇们迎出来,互相问候新春,崔世君对她说道:“亲家太太大喜,又得了金孙。”

  “同喜同喜。”毕母喜笑颜开,连忙引着她们进屋,并道:“远文媳妇这会儿醒着,她那屋里清静,我送亲家太太和大姑娘过去,你们先自在说会儿话,等开席了,我好生陪着你们喝几盅酒。”

  毕家是附近的乡绅,他家人口众多,出了毕远文这个读书人,今日小哥儿洗三,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

  这来得是崔世雅的娘家人,毕母不敢怠慢,亲送崔世君等人去见她后,留她们娘们儿说体已话,自去不提。

  崔世君和徐氏走进崔世雅的屋子,只见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崔世雅靠在炕头,怀里抱着小哥儿,她见了崔世君,柔柔一笑,说道:“太太,大姐姐,你们来了。”

  崔世君走近,看到小元宵在炕尾酣睡,她先细细的端详着崔世雅,见她脸色红润,气色不错,又摸了摸炕上铺盖,一应铺盖都是新棉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