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一回 铁鸳鸯折断钻天鼠 罗汉钱慨送相思人(2 / 2)

“她是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助手,瓦德西派来刺杀皇族的杀手,一路上一直跟着我们,在沂州附近,我们抓到了她,可是后来让她溜了……”

“这个黛娜来太谷干什么?”

尹福双目炯炯,紧锁着眉头,说:“我也在想,她远离皇家行列,跑到太谷来做什么?这里面定有文章……”

“你没有看错吗?”马贵问。

“我虽然已有60岁,但眼不瞎不花,耳不聋不斜,没有错,肯定是黛娜。”尹福充满了自信,肯定地说。

马贵把方才在吉安堂发生的激战叙了一回。

尹福吃惊地说:“这个张策也到了太谷,各门派的人几乎都齐了。他和他的两个徒弟一路上跟踪我们,后来在恒山脚下一家酒楼上,险遭一个叫岚松的女贼暗算,喝了蒙汗药,人事不省,以后再没有见到他。”

马贵问:“各个屋你都看了吗?”

尹福回答:“看过了,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现象。”

马贵不放心,自己到各个房间巡看:

尹福肚子有些饿了,于是抓起一片面包嚼着。

“师傅,你快来看!”西边传出马贵的叫声。

尹福赶紧来到马贵发出声音的房间,这是主教的卧房。马贵拄着一根蜡烛,凝神望着主教的油画像。高台上,一盆素雅的兰草,一盆秀气的文竹;五斗橱的顶板上摆了座维纳斯的石膏像,一张大的沙发床,床头柜的花瓶里插着几株野玫瑰。有一个立地的古瓶,足有三尺高,斜插着几尺高的孔雀尾翎。床旁有一个大理石面的小方桌,方桌上有厚厚一撂《圣经》。窗前半挂着绛红色锦缎帐子,墙是淡淡的黄褐色,稍微带点粉红色。床罩绿得刺眼。中央有个铺着桃心形坐垫的大安乐椅,白得能照出人影。

主教的油画像足有四尺高,他的头发十分显眼,带着火红的颜色。狭长的颊须有些长,像火红的羊毛似的,在耳边卷做一团。他苍老然而有力的眼睛,泛出蓝幽幽的光泽,高挺的鹰钩鼻子,纤细而白皙,鹳骨又高又宽。穿着火红的袍子,胸前挂着一个银镀的十字架。

“马贵,你发现了什么?”尹福来到马贵面前。

“师傅,你仔细看。”马贵拄着昏暗的蜡烛,俯下身,用手指着紫色的地毯。

尹福仔细一看,油画前的地毯上有一串串湿迹。

“这是泪水……”马贵肯定地说。

这么说,黛娜刚才曾来到主教像前,她流了汨,她莫非与主教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尹福暗暗寻思。

“这个主教叫什么名字?”尹福仔细端详着主教的画像,问马贵。

“布朗,美国人。”马贵回答。

尹福在京城见过许多洋人,他们在参拜皇帝时,有的拘谨,有的傲慢,有的谄笑,有的典雅,但是尹福还没有见过类似画上这个洋人的模样,他的脸上充满了征服欲,布满了杀机,是如此狰狞、凶恶、不可一世……

“他怎么没有被义和团杀死?”尹福松了一口气,气浪吹得蜡烛晃动着。

“义和团没有找到他,他逃走了,这只老狐狸……”马贵的话语中有几分遗憾。

师徒二人重又回到客厅的沙发上,尹福对马贵讲了沉香楼发生的事情。马贵说:“乔摘星很明显是妓楼上的人杀的,御玺或许就在那人手中,他是杀人灭口。白日不便行动,明晚我再去探吉安堂,你去沉香楼打听御玺的下落。”

尹福忽然道:“马贵,你听,地下好像有嚓嚓的声音。”

马贵仔细一听,说:“好像不在咱们呆的地方的地下,好像在远处。”

尹福伏在地毯上,把耳朵贴在地上,仔细谛听,然后爬起身来,说道:“不是这地下,离咱们这里好像有一段距离。”

“不会是谁家挖菜窖吧?”尹福像是问马贵,又像是自言自语。

“师傅,时候不早了,咱们先睡觉吧,一切明天再说了。”马贵说着滚到沙发上,一忽儿便轻轻打起鼾声。

尹福将两个短沙发并到一起,也萎缩着睡着了。

第二天,太阳照得窗帘刺眼,师徒二人才醒来。

尹福与马贵吃过饭,尹福在屋里待不住,还是想到街上转转,马贵见劝不住他,只好陪他来到街上。

尹福与马贵正在街上走着,尹福觉得有人扯他的衣角。回头一看,正是那家客店的店主。店主嚷道:“客官,你刚住了一天,怎么连招呼也不打,就一拍屁股走了,快拿一天的店钱来!”

尹福连忙赔着笑,说:“对不住,对不住,只因一时追人,忘记了。”说着朝怀里一摸,身上已无分文,银两不知何时遗落。

尹福有些不好意思,对店主说:“银两嘛,到时一定还你,我忘记带了。”

马贵见师傅犯难,赶忙去摸兜内,原来他也没有带银子。

就在此时,尹福猛觉背后风响,顺手一接,是枚铜钱;又听凤响,又一接,又是一枚铜钱,一连接了一大捧,尹福感到纳闷,抬头一看,是旁边一家酒楼上扔下来的。

“你这手里不是有钱吗?”店主睁大了眼睛问。

“这,这不是我的呀!”尹福不知所措地说。

“不是你的,怎么会在你的手里,快还我钱吧。”店主的眼里露出贪婪的目光。

尹福把手里的一半铜钱塞到店主的手里,然后对马贵说:“走,我请你喝酒,这些钱足够了。”

二人进了路旁那家酒楼,店主把他们带到二楼。二楼非常清静:只有五六个人,尹福和马贵坐在靠近窗户的座位坐下。店主端来两瓶汾酒,一盘牛肉、一盘阳春豆,两个人喝起来。

尹福是个细心人,他一边喝一边在寻找方才掷铜钱的人。他们的左面是两个中年汉子,已经喝得醉乏,后面有一个老妇,一边饮酒,一边自言自语。前头有两个和尚,一老一少,不喝酒也不吃肉,桌上摆着五盘花生米,花生农皮散了一桌一地,可能是借这个地方叙话。

二楼西北角有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穿—件土黄布主腰,套一件青娥噔绸马褂子,褡包系在马褂子上头,挽着大壮的辫子,背上斜背一口宝剑。

尹福见这后生背影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