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3章(1 / 2)





  看到慈禧居然为了满族的生存,连女子的名节,皇室的脸面,甚至整个天下都可以随意的舍弃,不知道有多少人沉默不语。

  纵使慈禧误国,但这对本族的爱护,也是做到了极致了。

  站在汉族的立场,忽然有种“我之仇寇,彼之英雄”的荒谬感觉。

  胡灵珊瞅瞅张謇,又瞅瞅其余人,见众人都是这种想法,无奈道:“你们真是太善良老实了,比石笨蛋还老实。”

  众人自动过滤听不懂的言辞,问着:“不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

  北京之乱,从中得益的,只有慈禧一人而已。

  太和殿,乃至北京城内发生的一切,都是慈禧布的局。

  慈禧早就从满族官员们出人意料的正义和亢奋中,发觉了端倪。一些废物官n代的单细胞思维,慈禧随便一查就查得清楚。

  杀了所有来议会的各地大佬,满清的天下就坐稳了?愚蠢!

  汉人推翻满人已经是大势所趋,杀了某个人,完全于事无补,说不定反而激怒天下汉人,满族更早的被灭族。

  但慈禧并没有动手剪除官n代们,消除隐患,反倒是大开绿灯,任由官n代们四处串联。

  因为,慈禧需要一个借口。

  满清的局势到了如今,1000w满人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巨大负担,仅仅每月按照人头发的粮饷,都已经是慈禧不堪之重。还有每月因为满族贵胄引起的杀人,放火,打架,强(奸),诈骗,巧取豪夺等等事件,越来越让慈禧认为,满族要存活下去,必须割掉部分腐朽的肉。

  但这腐朽的数量实在太大,牵涉的满清朝廷力量实在太大,连慈禧都不敢轻易的动手。

  毫无理由的杀了满族大部分的贵胄子弟,满族不反才奇怪了。

  官n代们的政(变),对慈禧而言,简直睡觉都要笑醒的机会。

  被政(变),被刺杀的皇帝,发飙灭反叛者九族,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

  不管慈禧杀多少人,错杀多少,牵连多少,甚至借此砍死与她作对的官员,都不会有满人跳出来反对。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那些被杀的人都是自己找死,与他人无关。

  慈禧顺顺利利的割掉了满族身上的腐肉。

  而所谓的认女传位,更是慈禧的精妙计划。

  精明的慈禧,在宣布大清进入君主立宪制的那一刻,就清楚无比的认识到,君主立宪制只能救爱新觉罗皇室,救不了整个满族。

  要救满族,唯有孤注一掷,拼死一搏。

  这一搏,就是胡灵珊。

  假如胡灵珊不是逆天的从出生那刻就有记忆,多半会对自己的身世感到茫然,对是否是慈禧的女儿将信将疑,被慈禧不顾一切的相认所感动,慈禧就得到一个在台前镇压蠢蠢欲动的各地诸侯的得力打手,满族有了依靠不说,大清的江山都说不定有机会继续延续。

  胡灵珊要是知道自己不是满族的血脉,看穿了慈禧冒认的诡计,多半就会大怒之下,血洗北京,那么,在北京的那些腐朽的烂肉,将被胡灵珊清洗的干干净净。

  因为受骗,杀尽天下满人?短期内,胡灵珊有心无力。

  不管胡灵珊中不中计,满族都会获得新生的机会。

  唯一的悬疑,是慈禧以及那些知情的殿内满族高官,会不会被胡灵珊和那些官n代砍死。

  慈禧敢于拿生命冒险,最后她赢了。

  一直被慈禧玩弄于手中的官n代们,果然傻乎乎的政(变)。官n代们没有日本军人们想得那么白痴,当然知道要堵住太和殿的各个出口,但这负责后门的人,毫不意外的是慈禧的卧底。

  胡大师姐的武力和性格,早就在慈禧的计算当中。

  果然,喜欢先清理身边危险人物的胡大师姐,首先砍死的,是拿着枪杆子的官n代们,没有时间和精力砍死慈禧。

  慈禧顺利脱逃,结果意外的完美。

  更妙的是,那个不安分的袁世凯勾结祖医生和日本人,意图抢出光绪,这就更让慈禧欢喜了。

  只要袁世凯活着逃出了北京,袁世凯的老巢山东必然宣布自治,满清将进入天下割据的混乱局面。

  但这更是慈禧想要的。

  满清皇朝名存实亡,驱除鞑虏的口号响彻寰宇,1000w满人人心惶惶,慈禧就能名正言顺的宣布君主立宪制失败,满清宣布结束对华夏的统治,带领满人撤退到关外,重回东北。

  满人自觉放弃了华夏,回到满人的地盘,不知道多少汉人会因此放弃对满人的追杀,反过来争夺华夏的帝位。

  满人顺利从华夏解套,平安带着大量的财富,回到满洲,建设满洲,以满洲为家,重新变得强大。

  这就是慈禧的巨大的疯狂的计划。

  “这简直太夸张了!”陶成章黄兴宋教仁秋瑾徐锡麟下巴掉地,不会是胡大师姐的疯狂脑补吧。

  “脑补?在等几天,就知道了。”胡灵珊非常的有自信。

  严复张謇长叹,慈禧也真是厉害,小看她了。

  “我们还要提前称帝立国吗?”宋教仁皱眉问。

  “没有任何意义了。”胡灵珊摇头,早这么一两天称帝,只怕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其余人就跟着自治了,达不到宣传和拉拢人心的效果。不如趁天下还没有大乱,从各地疯狂的购买各种战略物资,用屁股想都知道,只要全国各个省份相继宣布自治,所有战略物资都会像春运火车票一样疯狂涨价。

  “我们的大计划,也要抓紧了。”胡灵珊叮嘱宋教仁。

  宋教仁点头:“放心,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