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节(1 / 2)





  简直就是当众处刑。

  老师慢悠悠地点评道:“最重要的议题没有翻译出来,还有自己不要无中生有加形容词,汉语发音有点吞音,语速倒是还可以。”

  她切换成下一个。

  仿佛突然卡带,音频里是一顿诡异的沉默,依稀能听到细碎的背景原音。

  殷妙勉强回忆起来,这一段应该是讲当年的德国政府报告,里面有很多专业词汇。

  显然,这位学员是直接放弃了。

  教室里陷入难堪的寂静,有人默默低下头。

  老师什么也没说,面色如常地切到下一个。

  下一个正好是殷妙。

  听到自己的声音从音响里被放出来,她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未来十年,欧盟确定了……嗯……新的减排目标,预计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削减40%,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据统计,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448亿吨……”

  老师嘴角一勾,干脆利落地按下暂停键。

  她似笑非笑地调侃:“4.48个十亿,那是44.8亿,我很好奇怎么能翻成448亿?你这小嘴一张一合,凭空就多出来400多亿温室气体,是想热死整个欧盟吗?”

  底下细碎的窃笑声响起。

  殷妙在一片哈哈哈里,万分羞愧地咬紧嘴唇。

  虽然老师并未指名道姓,同学也不知道这段是谁翻的,但她还是觉得脸上火辣。

  要怪就怪德国人这奇葩的计数方法,好好的“万”不说万,非说“十个千”;“亿”不说亿,而是“一百个百万”。如果一直照这么轮上去也就罢了,结果又莫名其妙变出一个“十亿”(milliarde),44.8亿就得说成“4.48个十亿”。殷妙本来速度就跟不上,心里一紧张就脱口而出448亿。

  在正式的翻译场上,绝不会容许这类歧义出现。

  译员微小的口误,甚至是放错位置的一个小数点,可能都会导致整场对话走向不可预料的后果。后半节课心情低落,她机械地抄写几百遍“十亿”这个单词,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数学换算法。

  下课后,所有人垂头丧气地走出教室。

  做翻译,尤其是同声传译,真的比想象得还要难很多。

  殷妙回到宿舍,倒在床上抱着手机,噼里啪啦地向路德维希撒娇诉苦。

  那边很快回复道:「想吃维也纳炸猪排吗?我去找你。」

  殷妙瞬间忘却所有烦恼:「想吃!」

  等待路德维希到来的时候,有人敲响她的房门。

  殷妙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位棕色卷发的男生。

  男生

  看到她,非常明显地皱了皱眉,转而看向墙上的门卡。

  “你是暑期班的学生?”

  殷妙诚实地点点头:“是啊。”

  对方沉吟片刻,语气冷淡地说:“我是层长,这周应该轮到你的房号打扫卫生,现在厨房里的垃圾已经满了,你去清了吧。”

  学生宿舍的公共区域是同层共享的,卫生问题理所当然也应该由同层学生轮流打扫。

  殷妙完全理解,可暑期班不过一个月,她才刚来没两天,连学校都还没摸清,上周打扫卫生的任务怎么看也不应该轮到她头上。

  她迟疑地问道:“垃圾区在哪啊?”

  男生看着有点不耐烦了,或许是因为长时间垃圾堆积引发的怒气,他口气不善地说:“厨房、洗衣房还有会客厅都需要清理,垃圾区在宿舍后门。”

  殷妙:……刚刚你不还说只要清理厨房吗?

  算了算了,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不宜起冲突,还是忍一时风平浪静为好。

  “那我现在去打扫。”她咽下这口气,顺手关上房门。

  “等等,”临走前,男生上下打量她,面带怀疑,“你知道这里要垃圾分类的吧?你学过吗?”

  他挑剔的的眼神十分刺目,带着理所当然的傲慢与偏见。

  “……我知道。”殷妙忍着怒气。

  估计是她房间的上一任主人趁着放假先开溜,趁机逃过值日,公共区域的垃圾堆积得不少。

  殷妙费劲巴拉地收拾大半天,然后提着好几个满满的垃圾袋下楼。

  下午室外刮起了风,天色看着有要下雨的趋势,吹得她手上的黑色塑料袋哗哗作响。

  殷妙站在垃圾区面前,才发现原来这里的垃圾桶和海德堡不一样,上面没有写清是什么垃圾,而是简单粗暴地按颜色分类,以前她都是直接看标志,这下光靠颜色,她还真担心自己丢错。

  在德国丢错垃圾可是要被罚巨款的。

  难怪刚刚层长问她会不会垃圾分类,还真有难度啊。

  她无奈地叹口气,把手里的垃圾袋先放到地上,然后踮着脚,挨个靠近检查,打开盖子研究“桶里到底是个什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