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老二马菊花道,“我咋不念着她的好了,之前她没孩子,我还惦记着把我家的抱一个给她呢。”

  李四喜道,“别提这话,就你生的那几个能和我们家楚楚和小博比?”

  马菊花不乐意了,“妈,好歹是你亲生的,咋能这么嫌弃呢?”

  “啥亲生不亲生的,谁孝顺,谁就是亲生的。”

  李四喜就是这么现实。“你说你不给吃的不给喝的,你最起码嘴甜点吧。要不然干啥要喜欢你呢。”

  马菊花说不出话了,她生的几个都随了他们爸,锯嘴葫芦。

  马桂花就更不用说了,她自己就是个锯嘴葫芦,嫁的男人也不爱说话,孩子们没一个嘴甜的。

  于是两人灰溜溜的回去了。

  马家大队的人同意用化肥了,县里这边也很快生产了一批化肥。

  马家大队的人一听县里的技术员教的方法,觉得太简单了。比挑大粪还简单。

  这么好伺候,庄稼肯定长得好。

  于是还嫌弃人家化肥给的少了。原本县里只准备用他们三分之一的田地来做实验的。毕竟地多了担心亏太多,少了就没有试验的效果了。

  结果马家大队的人非得要至少一半的田地用化肥。

  其他大队的听到了马家大队的行为,都在背后嘀咕。觉得他们胆子大。

  特别是得到消息的安家大队和莲花大队。

  两位队长都从马桂花和马菊花这边知道了化肥的具体情况。

  他们和马大队长不一样。

  马大队长迷之自信,而这两位队长则很重视马大柱说的那个化肥挑地方的事儿。担心有风险,所以就没掺和。准备等马家大队这边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时候再学他们的经验,就十拿九稳了。

  两边的队长听到马大队长还要追加试验田之后,都在背后笑,“老马家大队那边还是那么蠢。”

  没错,在他们眼里,马家大队就是蠢出天际的一群人。别人说啥,他们就信啥。天天除了吹牛,啥都不会干。

  蠢蠢的马家大队的人高高兴兴的伺候化肥了。

  他们派出了老马家大队里面最有文化的几个知识分子青年来学习。

  这些知识青年,都是有初中学历的。他们被选出来,成为马家大队的化肥技术员,学着伺候化肥。

  学完之后,每天就开始施肥。态度十分认真严谨。毕竟化肥是没有问题的,要是不行,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作为马家大队的成员,坚决不给大队扯后腿。

  大伙儿高兴的就和过年一样的,脸上都带着期望。

  马大柱每天内心深处求神拜佛。

  当然,不止马大柱求神拜佛的,连吕县长每天都在期盼着呢。

  时不时的就要找人去马家大队那边看看庄稼生长情况。

  在这种忐忑的心情当中,他们一直度过了四月,到了五月。

  相比之下,作为当事人的苏家四口反而将这事儿给放一边去了。

  江博则利用周末的时间,抽空又捣鼓出来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化肥配方。其他时间则帮宋楚补习五年级课程,总结初中课程。小日子忙忙碌碌的。

  宋楚则忙着学习,还要忙着构思自己的新书,和大家一起找素材。

  至于苏志峰就更忙了,每天在单位里面待的时间很长。连周末都没休息了。

  而马兰现在工作任务重,忙起来倒是也忘了化肥的事儿了。

  到了五一的时候,终于放了一天假了。结果马兰厂里工会还有事儿。她现在被领导重视,责任重,任务也重。虽然觉得很有成就感,可是马兰觉得很对不起闺女和儿子,本来还想着放假,在家里陪孩子的。

  宋楚心里惦记着事儿,安慰道,“妈,你去上班吧,爸爸在家里陪着我们就好了。”

  苏志峰也道,“是啊,你去忙吧,我在家里照顾孩子们。对了,我中午带孩子们去爸妈那边吃,你就在单位食堂吃吧,免得来回跑。”

  马兰就叹着气,骑着车子出门了。

  等马兰一走,苏志峰就神秘的和孩子们道,“我有事儿要出门,送你们去爷爷奶奶家里好不好?”

  宋楚也想出门,“爸,我和小博哥也有事儿,你别管我们了。”

  “你们能有啥事啊?”

  苏志峰问道。然后教育道,“孩子们,你们还小呢,有事情要和家里人说。

  宋楚道,“我们……想姑姑了,想去省城。我们可以找秘书叔叔带我们去省城。”

  苏志峰:“……你们以为我会相信吗?”

  宋楚就实话实说了,“想给妈妈买礼物。妈妈不是要过生日了吗?”

  苏志峰张了张嘴,然后笑着捂了一把脸,“我也是要去给你们妈妈准备礼物,都要过年了呢。”

  宋楚惊喜道,“爸爸,那咱们想一块儿去了。”

  江博幽幽道,“爸爸,你藏私房钱?”

  “……胡说!”苏志峰立马辩解道,“那不是私房钱,那是我赚的另外的钱。我每天加班加点的在扫盲班工作,寒暑假周末都没休息,这是学校给我的生活补贴。我好不容易存的。”他可是个上交工资的好男人!

  宋楚好奇道,“你存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