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7节(1 / 2)





  耶律舍哥秀气的脸上露出一个阴冷的笑容,他柔声道:“那茶商有个儿子。”

  萧砧抬起头,惊讶道:“陛下还记得那茶商的儿子?”萧砧露出遗憾的神色,“那茶商名为乔九,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去岁他儿子于老家病逝,乔九伤心过度,早就回家乡了。自那以后,臣就没再见过乔九。”

  耶律舍哥错愕地怔在原地。

  萧砧双目清明,目露憾色。

  耶律舍哥盯了他许久,不吭一声。

  萧砧被看得头皮发麻,也不敢言语。

  良久,耶律舍哥道:“下去吧。”

  “是。”

  耶律舍哥当然不回信萧砧的一面之词,虽说萧砧没理由做欺君之事,但耶律舍哥依旧私底下派人去调查了一番。查出来的结果确实和萧砧说的一样,那宋国茶商去岁就离开了辽国,没再回来过。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因为儿子病逝了才走,但他着实是消失不见了。

  辽帝闭上眼,回想起曾经的惊鸿一瞥。

  再睁眼后,耶律舍哥神色淡漠地摇摇首,将那点残留的旖旎心思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这一次苏温允去幽州,为的就是把乔九撤下,在辽国重新布局。

  乔九虽然走了,但萧砧这枚棋子早已被他们安插在耶律舍哥身边。萧砧做过无数叛国的事,一旦事发,耶律舍哥定会将他千刀万剐,他已经上了这条“贼船”,没有回头路了。

  苏温允将事情安排妥当后,对王霄道:“这次或许是我此生最后一次来西北,往后便看你们的了。”

  王霄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下官领命。”

  要不是王霄来信说,唐慎都不知道,辽国那边还发生了这么多事。

  二月底,苏温允回京,李景德也跟他一起,回到了京城。

  李景德回京第二日,就被传召入宫面圣。

  据说那日征西元帅是红着眼眶离宫的,谁也不知赵辅在殿中与他说了什么,但自那以后,他便镇守西北,此生没有离开。

  皇帝在宫中养病,唐慎在工部与工匠们继续改良笼箱。

  开平三十七年,三月初六,皇帝突然病情好转,能下床到御花园中走动。

  次日下午,赵辅召见唐慎,于垂拱殿中觐见。

  唐慎穿着簇新的官袍,低着头,被太监领着进宫。

  唐慎进殿时,赵辅竟然没有躺在龙榻上休息,而是坐在龙椅上,翻阅一本书籍。

  唐慎行礼后,赵辅道:“你们都下去吧。”

  偌大的垂拱殿中,倏然只剩下了赵辅与唐慎二人。

  唐慎目光微动,但他没有轻举妄动。这些天来,到垂拱殿中面圣的官员,大多是单独面圣,没有其他人在场。

  皇帝这是在吩咐后事了。

  唐慎依旧微微弓腰,赵辅微笑着看他,声音低缓,但与往日不同的,这次的低缓是因气息不稳,略显虚浮。

  “景则,抬起头罢。”

  唐慎抬起了头。

  “你可知朕在看什么书?”

  唐慎的视线扫向那本书的封面,在看清上面的字后,唐慎心神一颤,他作揖道:“臣不知。”

  赵辅:“是钟泰生编撰的《康史训策》。”

  话音落下,垂拱殿中一片死寂。

  良久,赵辅把书放在桌案上,淡然开口:“景则,你入朝为官多年,朕想问你……”

  “在你心中,朕可是个好皇帝?”

  唐慎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在臣心中,陛下是一代明君。”

  赵辅:“如何的一代明君?”

  唐慎:“陛下西伐辽,夺失地,还我大宋江山;开银引司,广设大宋银契庄……陛下所做之事,无一不为千秋万代!”

  赵辅笑了一声:“那与赵璿相比呢?”

  唐慎愣住。

  许久,唐慎道:“臣不知,赵璿是何人。”

  赵辅身子前倾,上半身压在桌案上,沧桑而明亮的双目死死盯着唐慎。

  唐慎从容不迫地站在原地,不显一丝畏惧难堪之色。

  赵辅:“真不知?”

  “不知。”

  赵辅语气轻快:“先帝的太子,也是朕的兄长,名为赵璿。”

  唐慎低头不语。

  赵辅笑了起来:“若是钟泰生为辅国良臣,赵璿为帝,朕与之相比,会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