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节(1 / 2)





  过了许久,唐慎才反应过来……

  右相?

  王诠!

  王溱的亲叔祖!

  果然朝中有人好办事啊,连吃饭都吃的和别人不一样!不过转念一想,他好像也是朝中有人的,他有王溱,所以他蹭了一顿饭。

  用完饭后,两人喝了杯茶,唐慎要回去看折子。临走前,他想了想,迟疑道:“子丰师兄。”

  “嗯?”

  “我如今在徐相公门下办差。”

  王溱抬起眼睛,看向唐慎。

  唐慎也望着他。

  良久,王溱笑道:“小师弟,明日还要来吃饭吗?”

  唐慎舒了一口气,笑道:“好!”

  赵辅继位至今,中书省的相公换过几位。有的是被贬谪下去的,犯了大罪;但更多的是年事已高,向赵辅请辞,平平安安地告老还乡。如今执掌勤政殿的四位相公,人人都可成一个党派。

  其中,左相纪翁集出身寒门,与其他三人往来不多,自成一派。

  右相王诠出身名门,乃琅琊王氏子弟。他与左丞陈凌海是同窗好友,两人往来密切。

  除此以外,右丞徐毖年岁甚高,是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

  王溱属于年轻派的官员,可他更是王诠的侄子。他无论如何,都和王诠脱不了干系。如今唐慎在徐毖门下办差,他特意拿这件事问王溱,王溱对他的回答是:明天再来同桌用饭。一句话,便将这件事揭了过去,不甚在意。

  虽说不是大事,但唐慎并不希望因此疏离了他与王溱的师兄弟感情。

  时至今日,他对王溱已经不仅仅是利用,他渐渐地将对方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师兄,当成了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一个兄长。那夜在刺州驿馆中,王溱为自己做的,唐慎从未忘记。

  赵辅让王溱来刺州查看贪墨案的进度,王溱大可以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前进。等他到了刺州,哪怕没法得到苏温允的账本,也能获得赵辅的嘉奖。他年仅二十七岁,就已经位列人臣,是当朝户部尚书。这次他功劳在身,赵辅也只奖励了他黄白财物,没有其他奖赏。他就算有天大的功劳,赵辅能给他的,只有身外之物。

  他之所以急切行军,一来是为了更早地参与刺州贪墨案,揽下更多的功劳。二来,更是因为唐慎。

  刺州这个大泥潭,危机四伏,唐慎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起居郎。谁都知道他是皇帝的眼线,他在刺州的身份是最尴尬的,不被任何人真正接纳。

  唐慎知道,王溱是为了他,才急行军,赶到刺州。

  如今王溱对自己表明态度,唐慎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他正要走,王溱从太师椅上起身,拉住他的手腕。

  “子丰师兄?”

  “景则,我今日十分高兴。”

  唐慎一愣。

  “……我不明白师兄的意思。”

  王溱笑了,本就如画的眉目在弯起后,更加清雅别致。他松开手:“去吧。”

  唐慎:“……?”

  王子丰又发什么疯。

  莫名其妙地回到屋子里,唐慎看了一整天的折子。到晚上,只见四位相公的马车陆续从勤政殿正门出去,接着是打着尚书家灯的几个二品尚书。等到三品以上的官员们都离开,唐慎这些四品官员才依次离宫。

  九月初,姚三和唐璜前往宁州。

  半个月后,两人从宁州回来。姚三带回来一封信,交给唐慎,他道:“小东家,我已经见过王大人了,您的信我交给了他,他说都好。然后又给您写了这封信,您且看看。”

  唐慎打开信仔细看了起来。

  信中,是王霄写的一些关于宁州官道的事。

  宁州官道是三条官道中,最好修建的一条。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北方连连大雨,道路泥泞,不利于修路。所以宁州官道的修建工程被耽搁了,本定于九月末能修好的官道,恐怕得推迟到十月末。

  这个时间还在唐慎的接受范围内,进了十一月,细霞楼的客流量才会真正大起来。

  不过这一次,负责修建宁州官道的工部左侍郎李钰德竟然给了全天下一个惊喜。

  十月初,宁州官道全部修建完成。

  李钰德带着修建好的官道成果,回了盛京,正巧赶在赵辅寿辰前办好这件差事。赵辅龙颜大悦,赐下不少赏赐。

  皇帝大寿,举国皆喜。

  这日中午,唐慎偷偷躲在尚书堂屋里开小灶时,只见王溱只吃了一口,便搁下筷子,微笑着看他。

  唐慎被他这么看着,哪里吃的下饭。

  “师兄……”你干嘛。

  王溱:“今天是什么日子?”

  唐慎一听,先是愣了下,接着觉得十分好笑。

  王子丰这人也真有意思,他当然知道今天是王溱的生日。全天下恐怕没有谁的生日比王溱的好记了,只要记得在皇帝的前一天,就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唐慎没想到,王溱居然还在乎这种事,他现在这么一问,让唐慎颇有种被女朋友质问恋爱百日纪念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