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节(1 / 2)





  堂屋里寂静一片,忽然只听杨大学士连道三声:“好,好,好!”

  其余三位副考官立刻过来:“杨大人,可是看到优秀的文章了?”

  杨淇立刻将这份卷子展示出来:“诸位大人可曾看过这份作品?”

  一位副考官道:“唐慎唐景则?这人的卷子我记得,在那九人中,他无论是制艺还是试帖诗,都不够夺人出众,但每篇都优秀夯实,在九人中属于中上。而且他字迹秀美,颇有他的恩师傅渭傅大人的风范。”

  “原来是傅大人的高徒。”

  “王大人的书法天下闻名,他的师弟自然也字劲朗秀。”

  在傅渭和王溱不知道的时候,他们又收获了一堆马屁。

  杨大学士道:“这人的《周易》五题,看似每篇文章都写得中规中矩,但诸位请看,他每篇破题时,都写了另外四篇。这是一分为五,五篇合一,写了一篇大文啊!”

  众人这才仔细看起来。

  “大善!”

  杨淇越看唐慎的卷子,越是喜欢。

  他们选出来的这十个人中,只有唐慎和另一个人选的是《周易》。另一人文辞华美,却写得一般。杨淇是翰林院中最典型的清高穷翰林,唐慎从他选的这五道题目中就能看出,杨淇孤高自傲,自我要求极高。

  相较于另一个辞藻华丽的考生,杨淇更爱唐慎的这五篇,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夫自胜之强,君子寻道而法天之理也。小辨以行,上之所履,是合天以为德,神化乃至极!

  这说的便是他杨淇啊!

  不与那浑浑噩噩的官场众臣同流合污!

  杨淇甚至有了让唐慎得本届解元的想法。他将这个念头与其他三位副考官说了。

  三位副考官都惊讶道:“虽说这唐慎的《周易》五篇写得好,但他第一场的卷子,答得并不如那刘泽。大人先前也说,刘泽是当之无愧的解元。”

  有人猜测道:“杨大人……莫非喜欢《周易》?”

  杨淇:“……”

  要是唐慎在这,恐怕会大吃一惊。王溱说好的“世人皆知,杨大学士爱《周易》”呢?这是哪来的世人皆知!

  杨淇再看了看唐慎的《周易》五篇,又去看刘泽的卷子。刘泽选的是《春秋》,写了《春秋》五篇。

  “天命如此啊!”

  九月初一,乡试放榜。

  姚三本来想去贡院前看官差放榜,但唐慎拦住他:“你可知今日有多少人围在贡院外?”

  姚三哪里知道:“不知道。”

  唐慎:“一万多考生,至少有七八千人想知道自己的成绩。他们还有亲朋好友,加在一块,怎么也得一两万人围在桂榜旁。咱们没有午夜排队,哪里看得到!别去了,让奉笔在人群外头听着声音,若是报到咱们的名字,回来告知一声就是。举人我还是考得上的。”

  这时候,陆掌柜和林账房也都北上来到了盛京。

  旁人说这话,林账房还不信,觉得是说大话。但唐慎说了,林账房摸着胡子道:“姚三不去了,让奉笔去。听到消息,往回报就是。”

  奉笔领了命令前往贡院,唐慎等人在家中等着。

  时间渐渐过去,奉笔还没回来,连唐慎也有点急了。他从书架上翻出王溱给的那本《法门寺碑》,一遍遍的临摹,借此精心。等到日上三竿,奉笔急急地跑回来,脸颊涨得通红,喜不自胜。

  众人一看就知道唐慎肯定中了。

  姚三:“你快些说,小东家中了?中了多少名。”

  “中……中了!”

  唐慎从书房里走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林账房问道:“多少名?”

  奉笔喝了口茶,喘过气:“亚元!公子中了亚元!”

  众人全部一愣。

  下一秒,院子外传来吹锣打鼓的声音。穿着官服、系着红带的官差们进入院落,笑着道喜:“贺江南姑苏府唐慎唐景则,高中本届盛京乡试亚元!”

  亚元,乡试第二。

  唐慎哈哈一笑,看向姚三:“赏。”

  姚三立刻拿出准备好的银裸子,分给这些报喜的官差。

  知道成绩后,唐慎立刻前往傅府,向傅渭报喜。

  傅渭竟然一点不惊讶,而是笑着对唐慎说:“不错。”

  唐慎想了想,道:“先生莫非也派人去贡院外头等着了?”

  温书童子在一旁插嘴道:“可不是,我一大早就去贡院外面排队了呢,在地上睡了一夜!”

  唐慎心中一暖。

  傅渭的两个学生,王溱当年是真正的三元及第,童试、乡试、会试都是第一。这次唐慎得了乡试第二,傅渭并没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这个学生是真的努力了。

  王子丰出身琅琊王氏,五岁就拜他傅希如为师。唐慎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年仅十五便有这番成就与学问,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