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1 / 2)





  两月时间很快过去,到了阳春四月,众多过了县考的学子又去参加府考。这次参与考试的不只是今年通过县考的,往届所有曾经过了县考、没过府考的全部来了。其中,唐慎便看到了唐云,两人远远看了一天,唐云郁闷地朝唐慎拱了拱手。

  进入考场后,在孙胖和唐云艳羡的目光中,唐慎等十人进了屋子,提堂另考。

  唐慎拿着试卷,精神抖索,深深吸一口气。

  啊,空气真好。

  这才叫考试,下次还要考前十!

  打开试卷,依旧是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

  第一道题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出自《大学·传》第三章 ,原句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亲其亲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意思是贤能的君主品德高尚,关爱自己的百姓和亲人。后世的君主感受到先帝的仁爱,便会效仿,发扬先帝的仁德友爱。于是百姓也能受到恩惠,更加快乐,获得利益。

  这句话是说一个上行下效、国泰民乐的现象。

  梁诵要求唐慎谨言慎行,不是扼制他丰富的想象力、束缚他的眼见思维,而是要他三思后行。唐慎想了想,脑中闪过无数破题点,最后提笔写下:“以先世之恭行,继后代之常乐,君子贤亲而难隳九重之塔矣。”破了题,而后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文章。

  第二题倒是难了点,是一道截搭题,题目是“至于治国,利用宾于王”。前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后一句出自《周易·观》。唐慎想了许久,开始动笔。

  写完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唐慎看了看屋子里的其他九人。他深吸一口气,爽快地吐出。

  畅快!

  检查完考卷和错字,唐慎交了卷,等凑齐十人一起出了考场。

  唐璜和姚三见他出来,立即跑上前。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哥哥,可还行?”

  唐慎挑眉道:“你哥当然行,你哥还想考个前十!”

  唐璜喜笑颜开。

  唐慎自觉自己这次发挥得还不错,和上次没什么差别。这次十个人开小灶考试,虽然考了一整天,但是没受到生化攻击。唐慎神清气爽,吃饱饭睡觉,准备明天的第二场。他自然不知,吴县县衙内,贾亮生刚结束府考,就从众多考生卷子中挑出了他的。

  “以先世之恭行,继后代之常乐,君子贤亲而难隳九重之塔矣……”

  贾亮生和学政、提学们纷纷围了过来,观阅唐慎的考卷。将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看完后,贾亮生道:“引经据典,立意独特,文章看似调停,却有渐有本,是一篇佳作。试帖诗写得倒也不错,这唐慎今日倒写了一首首尾合一的八股试帖诗,只是文采不如他县考时的作品。”

  学政道:“优秀有余,却没县考时那般出人意料了。”

  贾亮生点头同意。

  等阅卷结束,众人把这次最优秀的几张考卷放在一起,贾亮生点评道:“这次的甲等制艺,一篇给姑苏府唐慎,一篇给吴县杨知凡。而这试帖诗,吴县刘永写得最佳,当得甲等。至于案首……”

  府考也是第一场考试最重要,后面四场只是打酱油场,基本上第一天就决定了考生成绩。

  贾亮生看着三张考卷,思索良久,道:“这三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然,若是这唐慎今年中了个童试小三元,也是本届佳话了。”

  贾亮生大笔一挥,写下“姑苏府唐慎”五个字。

  此时唐慎还不知道,他才考了第一场,就已经拿到本届案首了。

  唐慎老老实实地又去考了四天,七日后放榜,他本来只想着考个前十就行,谁料竟然看到自己又是案首。

  这可不是县考的案首,府考一过,便是秀才。这是一个秀才案首!

  唐慎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名字,唐璜激动地拉着他,唐慎问道:“难道我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我以前最擅长的明明是数理化,语文就是拉分项,现在才读了一年书就拿到案首了?”他自动忽视了自己的过目不忘金手指。

  姚三和唐璜可听不懂什么数理化,在两人心中……

  “我哥哥果然是最厉害的!”

  “小东家果然拿了案首!”

  唐慎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隐藏在俗世中的文理全能天才了。

  “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已经是个人才了,是时候把我的千金找回来了。林账房,我们来聊聊物流涨价改革的事。”

  这次的府考中,紫阳书院参加了三人,竟然三人全中。

  孙岳完全没抱希望,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最后一位时,小胖子激动坏了,直嚷着要请客。

  “明日中午,千秋楼!请各位同窗到场!”

  唐慎给了他一个大拇指:“壕!”

  孙岳笑哈哈地说道:“唐案首,你说什么呢。这两日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居然中秀才了,我孙岳居然也能在十五岁中秀才。果然,我是个天才吧。”

  唐慎心想,这话有些有些耳熟。

  唐慎:“你明日要在千秋楼请所有同窗吃饭?”

  “那是,你也要来啊,和同窗打好关系。我可跟你说,你现在是很多人的眼中钉,要想未来两个月在紫阳书院过得舒心,明日中午就必须来。”

  唐慎乐道:“我怎么就是别人的眼中钉了,我干甚了?”

  孙岳瞪直了眼:“你干甚了?你可知道,你连着两次案首,这说明什么?”

  “什么?”

  “说明两个月后的院考,你极有可能还是案首!”

  “你对我这么有信心?”

  “呵,我对你有什么信心。院考又不是县考、府考,到时咱们紫阳书院一半学生都会参加。你唐慎虽然厉害,但才读书几年,哪里比得过这些老书生。只是你已经拿了两次案首,只要你发挥不错,本次又没有太过出色、一骑绝尘的考生,贾县令一定会把案首给你,成就你的童试小三元。”

  “还能这样?”唐慎竟不知道,古代科考还有这种潜规则。

  孙岳感慨道:“我是满足了,我现在是秀才,五年之内我娘不会烦我。院考我毫无把握,就是去尝试一番。不像你,你可要努力了,唐小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