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七十四章君臣论吏治(一)





  “微臣不敢。”

  伴君如伴虎可不是句玩笑话,而是无数血淋淋的悲剧所堆砌起来的事实,值此太宗勃然大怒之际,所迸发出来的煞气着实是惊人已极,纵使赵文振素来胆子肥,也自不免为之心惊肉跳不已,好在城府足够深,倒也勉强能稳得住神。

  “不敢?朕看你是很敢的么,哼,一群肱股之臣随朕打天下,又帮着朕坐稳了江山,劳苦功高。朕以一州之地酬其劳,有错么?嘿,说甚分封之事后患无穷,不就是没分封你么?朕选的太子。你看不上眼,难不成这太子还得你赵彦来选不成?你说,你说!”

  太宗的情绪明显有些失控了,冲着赵文振便是一通狂吼,浑身煞气四溢不说,额头上的青筋也自跳动得个令人心悸不已。

  “陛下若是真作此想法,微臣只能深表惋惜。”

  似太宗这等因盛怒而口不择言之际,若是换了魏征、于志宁等谏臣在此。那肯定是梗着脖子跟太宗对喷个不休,纵死,也要搏个忠臣之名,最终的结果大体上都是以太宗盛怒而去了事,而若是房玄龄、杨师道在此的话,那一准是惶恐伏地告饶不止,先将太宗安抚好了,然后再慢慢进言上一番,这两种方法各有可取之处,然则赵文振却并不打算走寻常路,只见其眉头一皱,满脸惋惜状地便摇起了头来。

  “嗯?”

  这一听赵文振此言蹊跷,太宗身上那正自狂猛蒸腾的怒意自不免便有些个卡壳了。

  “唉……,陛下离千古一帝明明只有一步之遥,说是唾手可得也不为过,缘何要自甘与寻常君王为伍呢?微臣实是不解。”

  赵文振并未在意太宗的脸色有多难看,自顾自地便摇头叹息了一通。

  “千古一帝?朕……”

  赵文振这话一出,太宗当即便像是被点中了死穴一般,整个人都傻愣住了,没旁的,太宗自登基以来,一直拼着命地苦干着,哪怕明明很是不爽臣子们的犯颜直谏,却也从不以言罪人。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向天下人证明他太宗绝对不是杨广么?

  “自三皇五帝以来,功勋彪炳的帝王有之,虚怀若谷的也有之,心怀天下苍生的也自不乏其人,然,能做到三者合一的,唯陛下一人尔,此即是千古一帝之根基也,微臣不敢不为陛下贺。”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先把太宗给哄好了,后头的日子可不就要难过了?这一点。赵文振可是很拎得清的。

  “你啊你,又在拍朕的马屁了。”

  太宗可不傻,在听完了赵文振的所言所述之后,心中虽是有所触动,可又何尝不知赵文振这就是在哄自己呢。

  “不然,微臣所言句句是实,后世史书之评述会证明这一点的,但消陛下能在诸如宗室分封等吏治格局上稍有进益,必是我华夏历史上从所未有之丰碑矣。”

  太宗在华夏无数帝王中的历史地位无疑是最顶尖的那一列,只可惜人无完人,限于眼界,还是不免给大唐的衰败埋下了不少的地雷。以致于安史之乱后,大唐就一蹶不振,从此再无中兴之机会,以致于华夏的辉煌也跟着渐渐没落了下去,对此,在赵文振所来自的时空中,无数的键盘侠可是没少扼腕叹息的,而今。既是能有个拨乱反正的机会,赵文振又岂能不冒险一试的。

  “吏治格局?唔,爱卿且说具体些。”

  感性之人的火气来得快,可通常去得也快,太宗便是如此,这不,在被千古一帝的名头吸引住了之后,太宗很快便冷静了下来。

  “陛下,请容微臣先陈述一下亲王就藩制不可行之根由,这么说罢,先皇有子二十二人,扣除已故者。不包括陛下您,如今尚有十五人,而陛下您有子十四人,除太子外。尚有十二人,两代王爷尽皆就藩的话,这就须得安排至少二十七州之地了,若是王爷们都不犯大错。按现行之律法,各家嫡长子皆可承袭王爵,那便意味着至少有二十七州之地已非朝廷可以随意任命官员了的,再算上诸如河间郡王等宗室王爷十数人也已就藩,四十余州去焉,倘若我大唐后续帝王也皆是多子多福,数代之后,恐天下两百八十余州便已不敷用矣,如此,朝廷又该如何招纳贤良呢?且,纵使招来了贤良,又该安置于何处呢?微臣实是不解,还请陛下明训则个。”

  搬出典故讲大道理可谓是费力还不讨好,这等蠢事,以赵文振之睿智,自然是不会去干的。他也就只简单地罗列了下数据,然后便即一脚把难题踢给了太宗。

  “这……”

  听得赵文振这么一分析,太宗顿时便傻眼了,支支吾吾了好一阵子,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陛下明鉴,非是微臣斗胆挑拨天家宗亲之关系,实是社稷不堪如此摧折啊,一旦士族上进无路。必怨声载道,倘若一直风调雨顺,那也就罢了,可怕就怕天灾一至,人祸随起,此万不可不防啊。”

  赵文振并未因太宗面带难堪之色而罢休,反倒是面色一肃,紧着又出言挑明了亲王就藩一事的弊端之所在。

  “爱卿所虑不无道理,此一条,朕确实失察了。”

  道理其实是明摆着的,可若是没人去挑破的话,纵使英明如太宗,也自难免有身在此山中之虞。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关切到天家宗亲之利益,处置时,须得慎之再慎,若不然,却恐骤然生出无穷之事端矣。”

  削藩可不是小事,历史上,因着削藩而闹出的血案多了去了,对此,赵文振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轻慢之心,紧着便又出言提醒了太宗一句道。

  “嗯,那依卿看来,此事当何如之为宜?”

  太宗的儿子们如今倒是都在京城,可一帮兄弟们却是都在外地任着刺史,手底下有人有兵,一旦处置不当,搞不好就是七国之乱的局面,哪怕有着绝对的信心可以荡平了去,可百姓却是难免要遭战火之苦楚,而这,显然不是太宗所乐见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