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皇兄第134节(1 / 2)





  百里氏几十年不曾留驻长安,很多细碎的小事,尤其是一些流言蜚语,根本无从得知。

  百里昭初来长安,只有他被人当话题谈论的,没有人到他面前扯闲话的,他不知道其中缘故,只认为晋王性情喜怒不定,不会往私情上想。

  他对班哥说:“这种事晋王殿下最好不要知道,你不知道,尚能做孝子贤孙。百里家和李家的恩怨,迟早得有个了结。”

  班哥试探着说:“太上皇身负顽疾……”没有几天好活的了。

  百里昭:“一个人罪孽深重,只要他还没断气,就得血债血偿。”

  班哥沉默闭嘴。

  行吧,百里氏铁了心找太上皇算账,他何必拦呢。瞧瞧人家这气势,当着孙子的面就敢放话要人家里长辈好看。

  换做别人,气都气死了。

  班哥气定神闲和百里昭一起品茗,为自己的好修养感到欣慰。

  改天定要让小善好好夸一夸,瞧他为了讨好她哥多不容易,连亲爷爷都卖了。

  心底猛然一个想法冒出来———反正太上皇迟早要死。

  百里家对太上皇,恨入骨髓啊。小善姓百里,父母皆因太上皇而早亡,她只会更恨。

  若他先一步替小善报了仇,那他岂不是小善的恩人?

  这么大的恩情,小善总不能不报吧?

  到时候,她不爱他都不行。

  第136章

  太上皇召见百里昭,两次召见皆被拒。

  第三次命人去传旨,大张旗鼓,华车羽帜,端出三顾茅庐的架势。好叫人知道,他这贤君的开明和宽容。

  这第三次,百里昭没有拒绝,领了旨意,对前来传旨的老中官说:“容我稍整仪容。”

  不多时,百里昭重新出现人前。

  朴素的宽袍,平平无奇,除了腰间一块玉佩外,没有任何配饰。不像是去面见天子,倒像是去寻常家里人做客。

  他不肯用天子派来迎人的车马和仪仗,牵一头小毛驴,自得其乐,我行我素。

  老中官委婉劝说,反而被百里昭直言不讳怼回去:“此行非我所愿,看在多次登门恳求的份上我才去见一见。既然请我去见,自然得按照我的规矩来。”

  老中官不敢再噤声。

  此人狂妄至极,天子也不放在眼中。若是不小心惹怒了他,恐无法交差。骑驴就骑驴吧,高兴就好。其它的也不是他一个中官能管的。

  老中官赶回去向太上皇复命,那几句大逆不道的话没敢说,选太上皇爱听的说:“百里公子感念陛下天恩,自觉有愧,不敢受华车羽帜,自认毛驴才符合他身份。”

  太上皇听了果然心里舒畅:“他们百里家素来心高气傲,前两次不肯来,这第三次必然是要来的。这个百里十一年纪轻轻,倒把他们百里家的臭毛病学了十足。什么骑毛驴,假清高罢了。”

  老中官不敢随便应话,在旁笑着伺候。

  太上皇已经好些年没穿过天子冕服,今日换下常穿的道袍,总觉得有些别扭,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朕如何?”

  老中官道:“陛下威仪,可镇神佛,令人见之心生敬仰。”

  太上皇提提腰带,踌躇满志,和中官玩笑:“能不能镇神佛不知道,但镇一个小鬼绰绰有余。”

  大殿之上。

  百里昭一身布衣,与高高在上的天子遥遥相望。

  天子冕服熠熠生辉,无一处不显示皇权的高贵与压迫。

  隔着殿内玉池,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百里昭站立不跪,颔首行过寻常叉手礼,傲骨嶙嶙,却又不失贵族风范。

  太上皇看清他的样子,仿佛看见当年百里延年轻时的样子,下意识绷紧肩膀,音调加强试图用高昂的语调掩盖衰老的声音。

  “来者何人?为何不跪。”他故意问,想让这个年轻人难堪。

  百里昭觉得好笑,声音清朗,字字有力:“贵客登门,从来只有主人家扫榻相迎,没听过主人家临门让客人下跪的。”

  嘲讽道:“让客人下跪,这是哪个乡下的规矩?”

  太上皇一口气噎在胸中上不来下不去,冷笑:“你就不怕朕杀了你?”

  百里昭轻飘飘道:“百里家的人不畏生更不畏死。”语气淡然,提醒:“当年你父亲都不敢对百里氏喊打喊杀,立下誓言———李氏后人绝不伤百里氏性命,百里氏每一百年可让李氏做一件事,换李氏江山相安无事。”

  他扬起下巴:“我若横死长安,正好破了当年的誓言。我敢死,可你敢让我死吗?”

  太上皇瞳孔微缩,手上青筋毕露。

  正是因为先皇当年立下誓言,就算他再恨百里延,也不能做什么。即使是在他登基后,暗中动作,也只能借助妇人的手段偷梁换柱,偷走百里延的小孙女。

  百里延死得早,没能看见最爱的儿子痛不欲生,听说那个小辈最后疯了,真是令人惊讶。

  他只是想替百里延好好磨砺一下他的儿子,苍天在上,他明明是好意,谁让那个百里不争气,小小地折腾一下就受不住了。

  从头到尾,他没有伤那个百里性命。百里延爱子的命,是丢在他自个手上。

  太上皇打量百里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