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皇兄第53节(1 / 2)





  睡梦中的美人儿不知梦到了什么,眼角下隐隐有泪渍,黛眉微蹙,似西子捧心,我见犹怜。

  傅姆越发心疼,动作更加轻柔:“殿下,今夜还去朝阳殿吗?”

  宝鸾迷迷糊糊听到这一句,从梦中挣出,张开惺忪睡眼:“姆姆,什么时辰了?”

  傅姆答:“酉时一刻。”

  宝鸾一听已经过了酉时,连忙从床上撑起:“怎么这么晚了?快快替我梳洗。”

  傅姆立马唤宫人进屋伺候。

  宝鸾一边穿戴一边催促:“快些,快些。”

  傅姆忍不住道:“殿下莫急,就算晚些去,六殿下也不会说什么。”

  满宫上下,有谁像公主这般,真心实意为赵妃的逝去伤心,夜夜不辞辛苦陪着六殿下守灵?

  也就公主浑金璞玉的一个人,才会赤心相待曾经的故人。

  宝鸾对着银镜照,有些发愁:“怎么睡一觉起来,眼睛还是肿的?”

  傅姆不敢说,那是因为又在梦里哭了呀。

  宫人照吩咐为宝鸾简单挽个发髻,特意取来煮熟去壳的鸡蛋,在宝鸾眼皮上滚来滚去试图消肿。

  鸡蛋都滚凉了,宝鸾还是觉得眼睛肿,她又派人去冰窖取冰,用冰敷眼睛。

  傅姆心疼得不行,又急又无奈:“这种天用冰,岂不坏身体?”

  宝鸾细声:“就敷一会会,不冷的。”

  傅姆这些天担心不已,就怕宝鸾为赵妃的事伤了心神,这会子见她为了消下眼睛的红肿,竟用冰敷,心中苦涩实在受不住,背过身抹眼泪。

  “既怕眼睛肿着被人瞧见惹人担心,作甚还要出去,待在屋里歇息岂不更好?”傅姆哽咽,“饭不好好吃,觉也不好好睡,夜夜跑去守灵,一守就是一夜,再这样下去……”

  宝鸾急忙站起来替傅姆擦眼泪:“姆姆,别哭,今夜是最后一晚,我明天就不去了。”

  傅姆:“当真?”

  “真的,明天、明天赵妃就下葬了。”

  傅姆总算松口气,刚想说“那就好”,察觉此话太过凉薄,及时打住,改口道:“公主一番孝心,赵妃泉下有知,定十分宽慰。”

  宝鸾转过头去,继续由宫人用脂粉薄涂眼下遮住红肿。

  她有些惭愧,眼睛不敢往镜里瞥自己。

  夜夜去朝阳殿守灵,并不只是为了赵妃。她不能放班哥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朝阳殿,所以她去陪他。

  要是让她单独一个人留在朝阳殿,她是守不住的。也许不到两个时辰,她就会被自己吓得跑回来。

  为赵妃的逝去伤心是一回事,害怕赵妃的尸体又是另一回事。她看多了鬼怪异志的话本,至今不曾看过赵妃的尸体。

  她还是有些害怕赵妃的。

  赵妃被她当做母亲时,发疯掐过她,这份阴影直到身世大白后才渐渐消散。

  她不再渴望赵妃的母爱,但赵妃曾经象征着她整个幼年对母亲的期盼,这份期盼在得知赵妃并非自己的母亲后,没有变成怨恨,而是化作同情。

  她同情赵妃疯了十几年关在一个地方不见天日,同情班哥被送走十几年好不容易归来,刚和母亲相聚,却转瞬间面对生离死别。

  班哥恢复身份后,赵妃清醒的次数比从前多。赵妃死后,她才知道,赵妃清醒时曾做过一个佩袋给她,上面绣着一个宝字,半个鸾字。

  原来赵妃记得她的名字。她并不是让赵妃厌恶到想要杀死的坏孩子。

  宝鸾小心翼翼拿起宝石漆盒里绣着青鸾图纹的佩袋,半个残缺的字隐在佩袋最下方,她爱若珍宝地将它捧在心口处,而后重新放回去锁好漆盒。

  也许,不疯的时候,赵妃也曾将她当成自己的孩子那般爱过。

  从拾翠殿到朝阳殿,宫道被黑夜淹没。

  宫人们提灯照明,阔大的广场,皇后坐在步辇上,示意众人停下。

  前方拾翠殿的宫人抬着宝鸾的坐辇匆匆而去,十几盏宫灯,照出一条萤黄的道路。

  走得太急,没有人注意侧方连通广场的拐角处,两盏华丽的凤灯停驻不前。

  “方才过去的是谁?”皇后问。

  贴身女官答:“是无双公主,看宫人掌灯的方向,应该是往朝阳殿去的,娘娘是否要将人叫回来?”

  皇后摆摆手:“叫她回来作甚,随她去吧。”

  女官道:“听闻明日赵妃就下葬了,陛下至今未去赵妃灵前看过。”

  皇后声音无波无澜:“陛下怎会去呢?他宅心仁厚,去了也是伤心,倒不如像现在这般,眼不见心不烦。只是难为那两个孩子,夜夜守在灵前。”

  女官伺候皇后多年,算是皇后身边得力的人,饶是如此,很多时候,她依旧捉摸不透皇后的意思。

  比如现在,赵妃死了,陛下连炷香都没上,皇后娘娘应该高兴才是,可是不知为何,她听娘娘说起赵妃丧事的时候,没有任何欣慰的意思,仿佛死的只是一个陌生人,而非曾经的后宫劲敌。

  女官试图讨好皇后,将宫里人说的那些话当笑话讲给皇后听:“大家都说,本以为六殿下这么快得到太上皇召见,定是个有福气的人,结果前脚出了太极宫,后脚就死了母亲,可见不是个真正有福的人。”

  昏黄的灯影被风吹晃,半明半暗的流光抚过皇后一双涵烟眉,收尖的眉心微蹙,温婉眼形透出晦暗不明的幽深之意:“你真当他没福气?他若没福气,便不会死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