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靠美食一改炮灰命第37节(1 / 2)





  说起来,这家店还是唐祁用过他外公认识的。

  当初他和他的妈妈唐薇离开云洲市,就是被外公外婆接到了龙城。

  后来为了唐薇更好的养病,唐奶奶先陪着女儿去了国外,唐爷爷带着唐祁在龙城生活了几个月——主要是那个时候唐祁并不想出国。

  唐祁有厌食,唐老爷子也不怎么会做饭,这一老一少一起生活,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

  那段时间,唐老爷子就带着唐祁到处找龙城那些好吃的店铺。

  唐祁准备带姜妤去的地方,是一家京菜小饭馆。开了几十年了,店里的老爷子和唐老爷子很早之前就认识。

  别看只是一家小店面占地不到二十平方,店里老爷子的父亲当年可是庆和堂的厨师。

  庆和堂,这家民国时期有名的饭馆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当初,能被排进“八大堂”的庆和堂还是相当的有名气的,还招待过不少名人呢!

  就像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唐鲁孙,放在清朝的时候也是个满清贵族,据说是珍妃的堂侄孙。他在一本专门写吃的书中提到过庆和堂。

  据说庆和堂当年有一道菜,叫做桂花皮炸。

  唐祁跟着他家老爷子来的时候尝过一回,觉得相当的好吃。

  其实光听名字,估计还真不知道这道菜到底是啥。

  这道菜和“桂花”也没什么关系,说白了,其实就是炸肉皮泡发后切丝儿,加鸡蛋碎和火锅末炒一炒。

  但说的简单,做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讲究的。

  就说这肉皮,也是老师傅自己选了料亲自做的,这里面其实也有讲究。做不好了,肉皮发的不匀,保存的不好更会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像是变质了一样。

  老师傅亲自制作原料,选择猪脊背上三寸宽的一条肉,毛去的干干净净,用上好的花生油炸的均匀,然后沥干晒透密封保存,要搁到第二年才能拿出来吃。

  做的时候先用水泡,再用高汤泡发。吸饱了鲜美的汤汁,切成丝,然后鸡蛋、火腿末一起进锅里翻炒。

  这“桂花”二字,估计是觉得鸡蛋碎看着比较像才取的吧。炸肉皮被切成了细丝,也难怪吃到的人一时半会儿认不出。

  “这家店现在是老爷子的儿子在做,不过我和老爷子关系不错,今天约好了,他会亲自下厨做两个菜。”唐祁拉着姜妤,打开车门,把姜妤塞了进去。

  “那你当时吃到桂花皮炸,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姜妤问道。

  唐祁略带神秘的笑了笑,“等你到时候吃了,你就知道了。”

  姜妤一路上听着唐祁描述,兴趣已经被高高的吊起来了,满心满眼想着桂花皮炸到底是什么味道。以至于都坐到车子里了,才反应过来,“你这么快就买车了?”

  唐祁向她展示了一下手里的钥匙,“不是,朋友知道我今天要用,先借给我的。”

  姜妤点了点头,也没问他朋友到底是谁。

  两人驱车就往唐祁说的那个小饭馆的方向开去。

  第31章 小吊梨汤

  车子在一个小胡同的外面停下了。

  姜妤和唐祁下了车,往小胡同里走去。

  这条小胡同很长,并且看起来有些冷清,一路走过来也没看见几个人。

  不过很快,到达唐祁所说的小饭店的位置,就会发现小饭店里的热闹和胡同的冷清成鲜明对比。

  因着唐祁是提前和这家店的老爷子约好的,一进去就有人过来招呼着。

  来人是一位身材颇有些圆润的大妈,手里拿着抹布笑盈盈的,“唐祁来啦,老爷子知道你要过来,一早就在念叨着呢!来,我带你们到后头去。”

  小饭馆也就二十平米,后面隔出了大概三平米的地方当作厨房。

  加上店里生意不错还是满客,就更显的拥挤了。

  趁着唐祁和大妈打招呼的功夫,姜妤瞟了一眼店里的菜色,果然都是一些传统的京菜,看卖相还是挺不错的样子。

  “好了。小妤儿,走吧!”唐祁和大妈寒暄了几句,就让姜妤一起跟着往饭馆后面走。

  这小饭馆的布局还挺有意思的。

  外头一个小门脸用来开店。

  中间有个小院子,养了点鸡,种了不少菜,院子后面的房子就是自己一家人住的了。

  院子里一棵柿子树下面,摆了一张摇椅,摇椅上眯着眼睛扇着蒲扇似醒非醒的,就是唐祁这次带姜妤专程来见的,常老爷子了。

  常老爷子现在完全是一副传统老大爷的模样,左边的小几子上放着茶缸子,没事喝上两口。

  右边房檐下面挂着一个鸟笼,里面两只漂亮的画眉鸟在唱歌。

  常老爷子嘴里还哼着京剧,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

  “爸,唐祁来了。”胖大妈喊了一声。

  常老爷子嘴里的京剧声一听,睁眼一看,乐了。

  “呦呵,小唐来啦!快快快,自从你外公外婆跟着闺女去国外了,好久没有人陪我下棋了。”

  没有错,唐祁的外公和这位老爷子是棋友,当年两人就是因为下棋才认识的。不过常老爷子和唐老爷子两人的棋艺水平旗鼓相当,一样的都是臭棋篓子。

  唐祁对老爷子见面就要下棋的事儿似乎还挺习惯的,“下棋可以,那得看您今天做的菜能不能让我们满意了。”